伶人

作品数:291被引量:13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厉震林徐煜蒋宸杜晓晶李树民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戏剧学院山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戏曲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晚清伶人开办戏园管窥
《戏曲研究》2022年第2期157-178,共22页林秋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男伶群体身份演化研究”(项目编号:水19CAS030);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清初至清中叶戏曲行业的变革”(项目编号:YG2018092)阶段性成果。
关于京班南下,最早可追溯至清同治五年(1866)罗逸卿在上海租界开设满庭芳戏园。继满庭芳之后,南下者愈来愈众,“长江数千里,上至汉口,内及苏杭,远去闽粤,甚至湖南之常德郡,亦有京班足迹,金以上海为根本”,上海成为京班南下的大本营。先...
关键词:满庭芳 上海租界 戏园 运营模式 罗逸 伶人 艺术创新 清同治 
晚清伶人演艺收支述略——基于晚清笔记的一种考察
《戏曲研究》2017年第2期354-372,共19页王雪松 
中国戏曲自其成熟之日起就注定是市场的宠儿,某种意义上,与其说是瓦舍和勾栏孕育了戏曲,不如说是消费和娱乐哺乳了戏曲。因此,当面对清代戏曲这样一个已经被千百年来的剧作、曲论、声腔、表演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时,
关键词:晚清 中国戏曲 笔记 述略 收支 伶人 宠儿 剧作 
清朝宫廷伶人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13年第2期229-240,共12页梁宪华 
清代宫廷伶人是清宫演剧的主要演出人员,清宫伶人的成长与发展为清宫演剧乃至中国戏剧的兴旺发达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贡献。一宫廷伶人的构成南府、昇平署是管理戏剧的演出机构,清康熙年间设立南府,南府隶属于"内务府"。南府时期曾分为...
关键词:昇平 南府 中国戏剧 苏州织造 乱弹戏 清道光 钱粮处 康熙年间 张肖伧 老郎庙 
论伶人阶级的泛家族化现象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10年第1期188-204,共17页厉震林 
一中国传统家族对于伶人采取除籍制度,使中国伶人与传统家族产生一种"隔离的现象"。潘光旦写道:"社会的与心理的隔离本来是极不幸的,但是在社会的歧视甚至于作贱之下,而伶界的人物依然不断的产生,足见才气之所钟。
关键词:业缘关系 家族化 潘光旦文集 精忠庙 义务戏 中国戏剧出版社 戏曲研究 翼宿星君 梦华琐簿 菊坛旧闻录 
伶人家族之业缘关系论纲
《戏曲研究》2009年第1期321-336,共16页厉震林 
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中国戏曲世家的历史与现状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为D7JA760004
一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伶人家族的血缘、地缘和业缘的关系问题,'技同相习,道同相得,相习则相亲焉,相得则相恤焉'。正是由于伶人的'技同'、'道同'等业缘关系,强化了伶人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
关键词:业缘关系 村落家族文化 伶人 地缘关系 血缘关系 谭鑫培 梅兰芳 家族成员 戏曲研究 论纲 
近现代社会流动对戏曲行业形态的影响
《戏曲研究》2009年第1期337-358,共22页徐煜 
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分期往往以清末作为分水岭,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渗透,使得中国社会不自觉地进入近现代阶段。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一系列因素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观念因素、生产力因素、市场因素以及政治因素...
关键词:社会流动 戏曲研究 近现代 行业 程长庚 传统戏 泛家族 伶人 形态 家族化 
晚清关公戏演出与伶人的关羽崇拜被引量:5
《戏曲研究》2003年第1期1-30,共30页么书仪 
关公崇拜之风,从清初到晚清都呈现久盛不衰的势头。这一风气的持久,首先是得力于清王朝的倡导,其次依靠了民间各种力量的支持。而其中伶界对关公的神化又起到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晚清以降,扮演关公和关公的扮演,逐渐形成一套虽不成...
关键词:梨园外史 米喜子 三庆班 戏曲研究 王鸿寿 菊部丛刊 齐如山 弋腔 唐鲁孙 同治三年 
从东岳庙碑刻看旧京伶人信仰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02年第3期117-124,共8页杨连启 
北京东岳庙有座喜神殿,设在后罩楼东北角,殿角立有一石碑,民国十七年(1928)立,题名《梨园重建喜神殿之碑》,有陕西张鼎乾撰文,河南王廷弼篡额,概因二人为陕西、河南籍梨园弟子,有关二人的生平已无从察考。碑文记载,东岳庙原有旧喜神殿一...
关键词:梨园弟子 精忠庙 翼宿星君 北京东岳庙 南府 梨园行 戏曲研究 梨园公会 张二奎 平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