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医家

作品数:62被引量:11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永宸刘小斌赖文郑洪郑洪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从《医碥》探析岭南医家何梦瑶淋证辨治特色
《山西中医》2024年第5期52-53,共2页吴申强 芦康健 饶广 何乐为 张敏 
探讨清代岭南名医何梦瑶《医碥》中淋证的辨治特色。何氏提出淋证的病机在于“虚”和“热”,外邪诱发导致气闭涩,还提出了淋证的八种分型,即热淋、气淋、膏淋、劳淋、血淋、砂淋、痰淋、冷淋。治法上,何氏坚持调畅气血、清热通淋、敛汗...
关键词:医碥 淋证 何梦瑶 岭南名医 辨治特色 
岭南医家何梦瑶黄疸论治经验探析被引量:2
《中国中医急症》2023年第9期1632-1634,共3页赖永健 张璐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709203);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FZS004);广西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GZZC2020093)。
本文介绍清代岭南名医何梦瑶治疗黄疸病的临证经验。何梦瑶融会《黄帝内经》、仲景等诸家精髓,考虑“因地制宜”的影响,认为湿邪与脾虚为黄疸病的两大主因,指出岭南地区湿热气候与黄疸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联系。诊疗上,望、脉二诊决顺逆...
关键词:黄疸 何梦瑶 岭南 《医碥》 
岭南医家对胸痹的认知述要被引量:1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第12期5596-5598,共3页孙海娇 尚宝令 周登威 李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岭南中医学术流派传承(No.国中医药科技发[2012]27号);广东省财政厅中医特色治则治法方药临床应用研究项目(No.粤财社[2012]239号);广东省财政厅岭南中医学术流派主要学术思想梳理与临床研究项目(No.粤财工[2016]150号,2017KT1000);广东新南方中医研究院基金项目(No.201801).
岭南地区胸痹受岭南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及人群体质等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根据中医学"三因制宜"的原则,岭南医家在继承传统中医对胸痹认识及治疗的基础上与岭南地区医疗实践相结合,发展出了自己的治疗特色,梳理各时期岭南医家治疗...
关键词:岭南医学 胸痹 学术特色 岭南医家 
岭南医家辨治岭南温病被引量: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第5期597-598,601,共3页黄子天 刘小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科技发[2012]27号)-岭南中医学术流派传承
岭南医家认为岭南温病有不同于岭北温病的特点,提出温病为岭南多发病,岭南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导致岭南温病多湿多热,且较岭北为甚,由此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开发岭南草药治疗岭南温病。这种将温病经典理论与岭南地域特...
关键词:岭南 温病 流派 学术内涵 
岭南医家对叶天士温病学术的传承被引量: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第2期156-156,159,共2页黄子天 刘小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岭南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建设项目(国中医药科技发[2012]27号)
通过收集岭南医著中对叶天士温病学术的论述以探讨岭南医家对叶天士温病学术的传承。认为岭南医家在传习叶天士学术经典的基础上,补充叶天士临床未备,拓展叶天士理论框架,进而思辨叶天士学术经验。岭南医家对叶天士温病学术的文献传承,...
关键词:岭南 温病 文献传承 叶天士 
岭南医家对鼠疫的辨证被引量: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第2期100-103,共4页李永宸 赖文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300037)
关键词:鼠疫 辨证 岭南 
岭南医家对鼠疫病因病机的认识被引量: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年第5期397-399,共3页李永宸 赖文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304G02)
近年中医界和历史学界致力于鼠疫流行史的研究,成绩卓著。然而,对鼠疫病因病机的研究和介绍缺如。经整理研究发现,岭南医家认为鼠疫的病因有“地气”说、“热毒”说、“污秽”说、“平日喜食热毒肥腻煎炒而致”说、“天地间别有一种疵...
关键词:鼠疫 病因 病机 
岭南医家对流行性霍乱病因病机和辨治的认识被引量:4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62-65,共4页李永宸 赖文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编号:03/04G02)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编号:403011)
岭南医家认为流行性霍乱的病因病机为内外秽浊合病,阳气虚衰;按"脾胃阳伤,阴盛格阳"、"湿浊郁于经络"、"脾胃阳虚,内挟秽浊"、"元阳已衰,真阴将竭"进行辨治;方药以温阳救逆的四逆辈为主,并在治疗中充分发挥艾灸的温阳作用,重视艾灸与汤...
关键词:霍乱/中医病机 霍乱/中医疗法 经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