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事裁判权

作品数:276被引量:36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高汉成李育民屈文生李洋张仁善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兰州学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清末民初华洋诉讼双轨理案体制产生及其司法实践之影响
《兰州学刊》2013年第10期169-174,共6页钟勇华 
清末民初华洋诉讼双轨理案体制的产生及其司法实践,不仅是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同时也在维护中国司法主权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一方面,它促使华洋诉讼纳入了相对"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解决渠道,同时,也改变了涉讼华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不...
关键词:清末民初 华洋诉讼 双轨理案体制 领事裁判权 影响 
条约框架内的维权努力:清末民初华洋诉讼双轨理案体制之构建被引量:2
《兰州学刊》2012年第9期76-80,116,共6页钟勇华 
20世纪初清政府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其重要目的开始进行司法改革,在地方设立各级审判厅。审判厅设立后开始受理华洋诉讼,遂产生了一种新的理案模式。为抵制领事裁判权、维护法权,清政府构建了一种双轨理案体制,但尚不完善。民初的中国政...
关键词:清末民初 华洋诉讼 双轨理案体制 观审权 领事裁判权 
清末审判厅理案模式下的华洋诉讼及观审之争被引量:3
《兰州学刊》2011年第1期115-119,共5页钟勇华 
20世纪初,清政府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其重要目的开始进行司法改革。1907年,天津设立地方审判厅,开始受理华洋诉讼,遂产生了一种新的理案模式。为维护法权,天津、奉天等地方审判厅进行了抵制外人观审权的初步尝试和努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关键词:华洋诉讼 审判厅理案模式 观审之争 领事裁判权 
20世纪初年外交评论视野下的领事裁判权
《兰州学刊》2008年第7期144-147,共4页任云仙 
在清末法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知识分子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研究和评说领事裁判权的文章,对领事裁判权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们试图通过法律改革和文化启蒙的方式消除领事裁判权的不良影响,表现出在国际法律框架内改善中国外交的...
关键词:清末 报刊评论 领事裁判权 国民外交 文化启蒙 
试析近代取得在华领事裁判权国家数目被引量:1
《兰州学刊》2008年第5期164-167,共4页李放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了领事裁判权制度。从1843年英国最初取得至1956年中国与尼泊尔协定废除其在西藏的该特权,一百多年间共有包括殖民地国家在内的26个国家取得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关键词:领事裁判权 治外法权 国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