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

作品数:133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姚伟钧王玲鲁文陈志勤谢苗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独特的端午习俗
《大自然探索》2025年第5期10-11,共2页
盘点从南到北,我国一些地区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广东广州贴“午时符”午饭后,家家户户开始张贴“午时符”。这些符用宽约一寸(约3.33厘米)、长约一尺(约33.33厘米)的黄纸条制成。写着“五月五日午时书,官非口舌疾病蛇虫鼠蚁皆消除”等...
关键词:午时符 祈福语句 端午习俗 广东广州 疾病消除 
艾叶入膳也保健
《健康生活》2025年第5期54-55,共2页王荣华 
采艾,是端午习俗之一。民间传说,在端午这天采摘艾叶并插于门口能祛病避邪。艾蒿是一种极普通而又非常实用的常用中草药,主要取其叶片制药。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苦、辛,入脾、肝、肾经,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主治吐血...
关键词:安胎 吐血 便血 端午习俗 艾叶 妊娠下血 崩漏 
米食文化与端午习俗活动考述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24年第5期77-82,共6页罗伟民 涂慷 
集美大学国家基金培育计划项目“当代八闽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机制及发展路径研究”(SP2020009)。
米食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端午习俗活动中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食物。米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表现出地域性、时节性、多样性等特点。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从米食文化与民俗内涵关系、端午的习俗与活动、岁时...
关键词:米食文化 端午习俗 习俗活动 
屈原村端午习俗传承及内在驱动力研究
《湖北画报(下半月)》2024年第10期19-21,共3页欧阳沁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忠诚、爱国、团结、勇敢的崇尚与追求。百年来,我国的端午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意义的象征体系与习俗。其中,屈原村的端午节日习俗融合了屈原信仰,反映出族群认同等共有因素,...
关键词:端午节 内在驱动力 端午习俗 端午文化 地域认同 象征体系 历史内涵 独特意义 
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湖南农业》2024年第6期51-51,共1页
湖南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至五月十五结束。沿江的楚塘乡、河市镇、归义镇、新市镇、口镇、长乐镇等一带的端午习俗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草、菖蒲,喝雄黄酒,赛龙舟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
关键词:端午节 端午习俗 河市镇 汨罗江 长乐镇 吃粽子 赛龙舟 新市镇 
笑容是最好的肯定
《中国民政》2024年第11期64-64,共1页韦艾辰 
为了迎接端午节,5月31日,我们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路街道大土门社区举办了一场活动。老人们坐在树荫下,吃着点心,分享着记忆中的端午习俗,还一道做起了艾草香包。一位八旬的空巢老人开心地说:“我腿脚不便,平时在家除了吃饭睡觉就...
关键词:空巢老人 动手做 端午节 香包 端午习俗 陕西省 
数字时代屈原文化的创新推广研究——以“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云上展馆”为例
《数字化传播》2024年第5期14-17,共4页姜洁 
屈原文化的内核丰富、传承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秭归是屈原故里,承担着传承弘扬屈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当今数字时代,创新屈原文化的推广方式是更好地传承弘扬屈原文化的突破口。本文重点介绍了秭归屈原文化数字化...
关键词:数字化传播 屈原文化 VR技术 
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数字化传播探析
《数字化传播》2024年第5期11-14,共4页黄梅 
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力愈发重要,而数字时代构建了文化传播的各种新平台。端午节作为我国影响深远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于2009年成为国内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正借助数字化的...
关键词:汨罗 端午习俗 数字化传播 
鲁山端午习俗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呈现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年第13期54-58,共5页郭伟宁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浴兰节等。鲁山端午节及其习俗有着楚风遗存,保留着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之遗风。鲁山民众把端午节的包榭坠、踩高跷、剪纸、曲艺说唱等融入纪念屈原的民俗中。
关键词:端午节 战国时期 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习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节日 鲁山 
文化空间视角下节庆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例被引量:4
《中国地市报人》2023年第6期38-40,共3页潘导先 
文章从文化空间理论出发,阐释文化空间与节庆类非遗的联系。即节庆类非遗在特定的文化空间中产生、发展与延续,并且在节庆类非遗项目中要依托特定的文化空间才能长期存续。以国家级非遗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例,阐述中国传统节庆端午节如...
关键词:文化空间 节庆类非遗 端午节 屈原故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