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舍那佛

作品数:85被引量:205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殷光明刘永增沙武田彭杰李瑞哲更多>>
相关机构: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故宫博物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物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河南安阳灵泉寺石窟及小南海石窟被引量:34
《文物》1988年第4期1-14,20+98,共16页杨宝顺 
河南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石窟、大留圣石窟及小南海石窟,皆为1963年河南省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是研究我国北齐和隋代佛教史、雕刻艺术史、建筑史及书法艺术的重要宝库。但因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加上常年山洪冲击,有许多洞窟...
关键词:灵泉寺 石窟 南海 大住圣窟 书法艺术 安阳 河南省 造像 卢舍那佛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朝佛教史的重要补正——析安阳三处石窟的造像题材被引量:18
《文物》1988年第4期15-20,共6页丁明夷 
历来治中国南北朝佛教史学者,多言南北佛教学风异趣,如汤锡予先生说:南方编尚玄学义理,上承魏晋以来之传统。北方重在宗教行为,下接隋唐以后之宗派。唐僧神清《北山录》卷四,有曰:"宋人、魏人,南、北两都。宋风尚华,魏风犹淳。淳则寡不...
关键词:造像题材 佛教史 灵泉寺 响堂山石窟 南北朝 大住圣窟 卢舍那佛 佛教宗派 安阳 华严经 
关于飞来峰造像若干问题的探讨被引量:7
《文物》1986年第1期62-69,共8页劳伯敏 
飞来峰造像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石窟造像群,由五代、宋、元时期三百余尊造像组成,以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造像最多。它位于浙江杭州著名风景区飞来峰的东、北两麓,散布于青林、玉乳、龙泓、射旭、呼猿诸洞内外及沿溪涧的岩壁上。关...
关键词:飞来峰 宋代造像 石窟造像 题记 卢舍那佛 罗汉 喇嘛教 浮雕 北宋 唐僧取经 
龙门续考被引量:3
《文物》1983年第6期31-33,共3页李玉昆 
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宋人志磐云:"成亨三年敕洛阳龙门山镌石龛卢舍那佛像,高八十五尺。"此说几成定论。解放后发表的有关龙门石窟的文章都认为奉先寺的开凿始于咸亨三年(672年),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有的还将...
关键词:奉先寺 龙门石窟 开凿年代 龙门山 上元 禅师 卢舍那佛 宾阳洞 高僧传 检校 
龙门石窟艺术试探被引量:14
《文物》1980年第1期6-18,共13页宫大中 
"凿山导伊流, 中断若天辟。" "精舍遶层阿, 千龛邻峭壁。"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龙门游眺》中的诗句,也是对伊阙形胜和龙门石窟颇为形象的概括。 "九朝故都"洛阳南郊的龙门石窟群,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尤其是石窟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石窟艺术 龙门石窟 武则天 石窟造像 中国化 文物考古 宾阳洞 北魏 世俗化 卢舍那佛 
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佛像龛崖顶发现人字形排水防护沟遗址被引量:2
《文物》1979年第4期93-93,共1页宫大中 
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佛像龛的保护与维修工程,自1971年起,连年施工。至1978年夏,全部大像均已粘结加固。大像龛西南隅的天然石岩岩洞(喀斯特溶洞)洞口已封闭,并垒砌十座石柱墩保护,以防山石崩坍下沉。为防止山洪冲刷和滚石危害。
关键词:卢舍那佛 排水防护 奉先寺 人字形 粘结加固 维修工程 喀斯特 龙门 滚石 保护 
曲阜县九龙山造象调查被引量:3
《文物》1958年第11期67-67,共1页孔繁银 
九龙山造象,位于城南二十里武家村东约百米的九龙山北部山角下。该处三面环山,遍坡秋禾,满山果树,为一清静幽美的小盆地。造象共有六龛:第一龛西向,在最南部,方形,上刻垂帐。龛高60、宽60厘米,本尊为卢舍那佛,跌坐于须弥座上,旁为阿难、
关键词:九龙山 卢舍那佛 小盆地 曲阜 须弥座 果树 清静 南部 北部 调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