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题材

作品数:92被引量:367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李裕群魏文斌孔令梅杜斗城刘东光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河南博物院西华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巴蜀地区五十三佛造像研究综述
《炎黄地理》2024年第10期16-19,共4页李小龙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巴蜀地区在北朝时期受到北方开窟造像的影响而逐渐开始兴起石窟造像,造像题材多依据佛经内容。五十三佛造像题材作为其中的一种,相关学者对此题材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主要围绕五十三佛...
关键词:石窟造像 造像题材 五十三佛 北朝时期 佛教传入 巴蜀地区 研究综述 类型学 
庆阳北石窟寺第165窟东北角造像题材探析
《东方收藏》2024年第9期97-99,共3页郭文环 李亮 詹社红 崔惠萍 段焘 
2022年敦煌研究院院级科研课题“北石窟寺北朝造像题材研究”(编号:2022-SK-YB-4)阶段性成果。
关于北石窟寺第165窟东北角的浮雕,其题材内容有“降伏火龙”和“荼毗”之说,但通过研究和辨认发现其内容与上述两种说法有所出入。文章综合造像的画面内容及表达形式,认为其造像题材应为“地狱变相”。
关键词:北石窟寺 第165窟 东北角浮雕 盂兰盆会 
晴天一鹤响瑶音 大足道教石刻文化符号略探
《中国道教》2024年第4期68-72,共5页杨中秀 李小强 
位于今重庆市大足区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其造像题材儒、道、释三教皆备。其中,大足道教石刻的雕凿主要集中在宋代,分布在南山、石门山、石篆山、舒成岩等造像点,承载着此时期道教石刻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价值。可以说,...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重庆市大足区 石刻艺术 造像题材 石刻文化 石篆山 石门山 
相由心生——玉雕写意佛造像艺术的新探索被引量:1
《上海工艺美术》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林国华 
数千年来,传统工艺美术创作题材门类众多,但是唯有造像题材是历久弥新,且随时代发展,演化出不同艺术风格表现及审美追求。玉雕造像是以玉石为载体来敬立佛像、菩萨像、阿罗汉直至护法诸天及历代祖师等形象的艺术品。这种雕刻形式融合了...
关键词:佛造像 造像题材 传统工艺美术 佛教文化 玉雕 菩萨像 艺术风格 创作题材 
试析龙门擂鼓台南洞的造像题材与设计意匠
《文物天地》2024年第6期66-70,共5页焦建辉 
龙门东山擂鼓台南洞是中国石窟寺遗存中的一例特殊龛像,窟内主尊和诸壁小型坐像造型奇异、身份难辨。从洞窟空间结构及窟内造像的造型特征、布局组合分析,结合八十卷本华严经相关内容描述可知,窟内中央方坛上主尊为毗卢遮那佛、诸壁面...
关键词:龙门石窟 擂鼓台南洞 华严信仰 设计意匠 
敦煌西千佛洞回鹘时期石窟造像题材新考
《敦煌研究》2024年第3期20-33,共14页张先堂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石窟文献释录与图文互证研究”(21&ZD218)。
本文重点考察敦煌西千佛洞回鹘时期洞窟造像题材,指出西千佛洞与莫高窟出现的一批“行化药师佛像”反映了当时敦煌民众佛教信仰进一步非经典化、世俗化的倾向。考证西千佛洞第9窟中心柱北向面回鹘时期画并坐三尊佛像是以阿弥陀佛为中心...
关键词:西千佛洞 回鹘时期 造像题材 佛教信仰 世俗化 
鸿庆寺第一窟造像题材与图像配置探讨
《华夏考古》2024年第3期105-114,共10页李雯雯 
2023年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河南北朝小石窟造像研究”(项目编号:2023XWH241)的阶段性成果。
鸿庆寺石窟第一窟雕刻内容丰富,通过对相关造像的梳理与对比可推测:第一窟正壁“降魔变”南北两侧的立佛菩萨图分别表现的是“小儿施土”与“定光佛授记”的场景。此二图像源自捷陀罗艺术,是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流行的造像题材。两图对称...
关键词:鸿庆寺石窟 小儿施土 定光佛授记 健陀罗艺术 云冈石窟 
杭州北宋大石佛院造像题材及半身形象研究
《东方博物》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金欣园 叶盛 
杭州大石佛院造像是浙江地区较为罕见的北宋时期半身佛像,该造像由僧人思净开凿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之后,至宣和七年(1125)全部完成。根据现存遗迹情况与相关历史记载,思净开凿的造像为下生弥勒佛,缘起为经受方腊之乱的平民百姓祈愿,...
关键词:大石佛院造像 下生弥勒 思净 半身像 
蜀中定光佛造像寻踪——从广安冲相寺到龙泉驿元堡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109-147,583-584,共41页肖伊绯 
小引位于四川广安市肖溪镇的冲相寺摩崖造像,是蜀地规模较大的早期佛教摩崖造像群之一。主要分布于寺后定光岩上的摩崖造像,刻造时间可以上溯至隋开皇八年(588),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无论是造像题材之丰富,还是造像规模之宏大,在川东北...
关键词:摩崖造像 民国年间 造像题材 早期佛教 四川广安 人为破坏 龙泉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池州齐山摩崖造像考略
《滁州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77-82,共6页王旭 程政洲 
池州市社科基金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池州民族文物研究”(2022YB12)。
齐山苍玉峡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现存6尊摩崖造像和少量石刻题记。学术界和地方志对此组摩崖石刻的题材、族属等信息考释说法不一。通过实地考察,参阅有关史料,并从元末江南战乱的历史背景加以考证,研究认为苍玉峡摩崖石刻组成了...
关键词:民族文物 造像题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至正九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