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陆碰撞

作品数:50被引量:1157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赵文津高锐肖序常李秋生滕吉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江西地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质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质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东昆仑志留纪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对陆-陆碰撞时限的制约
《地质学报》2024年第2期433-446,共14页张耀玲 戚帮申 胡道功 倪晋宇 王超群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隧址区强震活动断裂带场地效应特征与隧道韧性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资助的成果。
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经历了完整的洋壳形成、俯冲消减、陆-陆碰撞造山和造山后垮塌演变过程,目前对陆-陆初始碰撞时间及碰撞时限还存在较大争议。周缘前陆盆地启动引发的沉积环境突变或不整合形成时间是用来约束大陆初始碰撞时间最直...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 哈拉巴依沟组 初始碰撞时间 陆-陆碰撞时限 东昆仑 
从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回眸与展望被引量:14
《地质学报》2021年第1期75-97,共23页许志琴 郑碧海 王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川西古特提斯域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构造成因》(编号9195520031);《新能源锂矿资源与大陆动力学战略研究》(编号2018DXA09);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拉萨-冈底斯地体的地质长廊和成矿带综合背景调查》(编号121201102000172001);南京大学队伍建设科研启动经费和南京大学卓越计划项目(川西锂矿3000米科学钻探)资助的成果。
大陆造山带的经典含义是指由于大陆地壳岩石在板块俯冲-碰撞的巨大挤压应力下,遭受强烈变形、变质和熔融作用,地壳发生大规模缩短、加厚和隆升而形成的地带。分布在大陆边缘和内部的造山带,经历从洋壳扩张、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的造山...
关键词:洋-陆俯冲 陆-陆碰撞 俯冲带 地幔柱 造山作用 大陆动力学 
从安第斯到冈底斯:从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被引量:22
《地质学报》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许志琴 赵中宝 马绪宣 陈希节 马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1430212);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60022-0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和工程学院人才基金项目资助的成果
全球造山系类型主要分为增生型和碰撞型两大类。现今,全球两大巨型造山系的研究表明:环太平洋增生造山系正在经历洋-陆俯冲过程,新特提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系经历过洋-陆俯冲之后又步入陆-陆碰撞阶段。其中,安第斯造山带是东太平洋Lazac...
关键词:造山系类型 安第斯造山带 冈底斯造山带 
陆-陆点碰撞与超高压变质作用被引量:2
《地质学报》2002年第1期99-99,共1页董树文 武红岭 刘晓春 薛怀民 
迄今为止,非撞击型超高压变质作用均发生在陆- 陆碰撞造山带,这在东半球许多地点已被证实。超高压变质岩石以含柯石英和金刚石包体的榴辉岩和榴辉岩相变质岩石为代表,形成的温压环境为650~800℃,2.6~3.5Pa。研究证明大多数超高压岩石...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作用 陆-陆碰撞 造山带 榴辉岩 大别山 点碰撞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