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作品数:3406被引量:3014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俞林波王启才管宗昌杨汉民庞慧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月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荆人遗弓”的思索
《语文月刊》2022年第7期85-86,共2页曹保顺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吕氏春秋》有这样一则故事: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
关键词:《吕氏春秋》 物尽其用 弓箭 亲疏远近 作文题目 物自体 人之常情 工具理性 
不因于方寸,不困于得失
《语文月刊》2022年第7期86-86,共1页支炫 
对于《吕氏春秋》中“荆人遗弓”的故事,不同的人看法自然不同,一把小小弓箭的遗失,常常会引起人们对这件事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我看来,我们应不因于方寸,不困于得失,而应将自己的视野放宽到世界与未来。
关键词:《吕氏春秋》 弓箭 得失 
道法万物,顺其自然
《语文月刊》2022年第7期86-87,共2页安可芸 
《吕氏春秋》中有一故事,言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其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我们从更深入理性的角度思考,便是道法万物,顺其自然吧。
关键词:《吕氏春秋》 顺其自然 万物 
“庖丁”姓“丁”吗?
《语文月刊》2017年第1期57-57,共1页何根基 
《语文月刊》2015年第5期中《掀起成语的盖头来》称《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姓丁的厨师",这说法对吗?《庄子·养生主》(唐)陆德明《音义》说:"庖人,丁其名也。"《孟子·告子上》的奕秋,(清)焦循《正义》说:"古之以技传...
关键词:告子上 庖人 下围棋 传者 吕氏春秋 生主 磬襄 通志·氏族略 四饭缺 少师 
“掩耳盗铃”在事实上能够成立
《语文月刊》2015年第3期65-65,共1页李大鹏 
《语文月刊》2015年第1期刊有程秀全老师的《“掩耳盗铃”在事实上不能成立》一文。读后总觉得程老师在成语出处上的解释有些不当之处。现将笔者看法写出,与程老师商榷,也求教于大方之家。“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原文...
关键词:《语文月刊》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 老师 “盗” 
“事例”“比喻”“讽喻”辨
《语文月刊》2011年第2期94-94,共1页陈继民 
作议论文时,经常用到“举例”“比喻”“讽喻”一些方法。“举例”是事例,作“讽喻”的也是事例,“比喻”除句子外,有时也是事例。这三者如何区别?如何体现它们各自的作用?《吕氏春秋·察今》中为证明“时变法宜变”的中心论点,...
关键词:“比喻” 事例 讽喻 中心论点 吕氏春秋 议论文 
练习15文段阅读(6)
《语文月刊》2007年第11期33-34,共2页张东河 
(一)吕氏春秋·去私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
关键词:文段阅读 练习 吕氏春秋 无私 四时 
语言扩展艺术管窥
《语文月刊》2002年第12期19-19,14,共2页张立新 
写文章历来倡言简炼,即语言要极其精当适度,达到不可移易的高度。据说吕不韦叫人把洋洋二十多万言的《吕氏春秋》公布在咸阳城门口,说只要有人能替它增加或减少一个字,就可获得千金之赏,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历。恰到好处的语言之美,亦...
关键词:语言产生 艺术 吕氏春秋 吕不韦 咸阳城 简炼 语言扩展 朱自清 分则 文学 
“纵横捭阖”使用例说
《语文月刊》2001年第8期20-20,共1页唐功杰 王治爽 
平日读书看报,不时发现对成语"纵横捭阖"的误用,例如:1.读者通过读它,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历史逸闻,弥补了很多史书中的不足,而且会领略到文中生风的运笔,极强的逻辑性,如《去私》《察今》等,论文虽短,但纵横捭阖,字字珠玑。(《中国青年...
关键词:文章思路 中国青年 成语 吕氏春秋 文化名人 吕不韦 生动有趣 历史 误用 连贯 
古今名言名句集锦
《语文月刊》1998年第9期29-30,共2页郑锡军 
关键词:论语 左传 老子 吕氏春秋 司马迁 孟子 刘禹锡 君子 后汉书 白居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