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

作品数:312被引量:23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萨日娜博特乐图李世相侯燕乌兰杰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实践(思想理论版)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天籁之音:蒙古族长调民歌被引量:1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年第7期56-56,共1页艾吉玛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独特性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年第10期53-54,共2页乌云塔娜 
蒙古族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游牧文化艺术。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游牧文化中最为夺目的乐章。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具有旋律舒展、字少腔长、起伏连绵、豪放自如、一泻千...
关键词:长调民歌 文化艺术 蒙古族 特性 游牧文化 生产生活 蒙古民族 标志性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当代价值与意义被引量:4
《实践(思想理论版)》2007年第8期46-47,共2页乔玉光 
长调民歌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是站在人类文化大背景下,用更为长远和宏大的视野,对长调民歌独特价值给予权威性认定,彰显了长调民歌以及以长调民歌作为典型表达形式的蒙古族文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关键词:长调民歌 蒙古族文化 当代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文化 独特价值 历史价值 文明进程 
草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申遗”之路及其意义被引量:3
《实践(思想理论版)》2006年第5期45-46,共2页乔玉光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三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蒙古族长调民歌位列其中。这意味着,蒙古族长调民歌不仅成为中国目前仅有的四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也是内蒙古第一个经过国际权威机构认...
关键词:蒙古族 长调民歌 草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艺术样式 文化地位 机构认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