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宪法

作品数:122被引量:10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武寅魏晓阳韩大元江利红王金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本与解释:明治宪法研究刍议
《日本问题研究》2023年第3期60-70,共11页张东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制宪权视角下象征天皇制与神权天皇制间的断裂与连续研究”(18CSS027)。
就文本解释来说,文本自身、文本的效果及影响等共同构成解释者的认识对象,解释者难以完全知晓文本的原意。宪法文本同样如此,尤其如明治宪法条文简单,解释时有必要借助条文外因素。明治维新后,一君万民成为日本施政的思想认知基础(根本...
关键词:文本解释 明治宪法 权力分立 政治惯例 
宪法视域下天皇与日本国体的关系被引量:2
《日本问题研究》2021年第5期27-37,共11页李超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制宪权视角下象征天皇制与神权天皇制间的断裂与连续研究”(18CSS027);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战后琉球法律地位研究”(18CGJ027)。
虽然日本国体在二战前后呈现的内涵迥然不同,但从天皇在宪法体制中的地位及作用均能够得以体现。二战前,日本国体作为法政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确立的法理依据及内涵,集中体现为明治宪法有关天皇总揽国家统治权等神权地位相关条款。二...
关键词:天皇 日本国体 明治宪法 战后宪法 
日本侵华战争的决策体制与政策
《日本学刊》2021年第S01期143-144,共2页臧运祜 
近代日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战争决策体制,到全面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时期臻于完善,并最终伴随着战败而崩溃。以“明治宪法”为核心,日本确立了以天皇为首、政府与军部为主体的政军体制;统帅权独立制、帷幄上奏制以及1900年规定的军部大...
关键词:日本侵华战争 御前会议 日俄战争 全面侵华战争 明治宪法 决策体制 国防方针 军国主义 
北一辉的天皇观:从“神道式国体”到“现代国体”
《日本学研究》2021年第1期115-130,共16页黄世军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北一辉国家观及其思想定位”,项目号:2020M670214,负责人:黄世军
北一辉的天皇观是建立在宪法解读基础上的,他吸收了“国体论即主权论”及“天皇机关说”等主张,提出明治宪法,确立了国家主权,从而完成了对于“神道式国体”的批判,并指明“现代国体”的发展方向。国家主权论包含着确立国家主体能动性...
关键词:北一辉 天皇观 “神道式国体(论)” “现代国体” 明治宪法 
近代日本“一君万民”构造下选举权观念的流变及其特质
《日本学刊》2021年第S01期145-145,共1页张东 
受西方对天赋人权、自然权利批判的影响,在近代日本选举权被视作"特别之公权利",与爱君爱国、天皇统治相一致,个人私权利受到国家公共利益的限制。明治宪法受国家有机体说的影响,在"一君万民"构造下,天皇赋予民众选举权,并生发出普选的...
关键词:明治宪法 选举权 天赋人权 公权利 私权利 政治责任 天皇 普选 
日本制宪史——东西方政治文化的融合
《锋绘》2021年第3期185-186,共2页刘旭辰 
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西方宪政思想和宪政制度不断涌入日本国内、随着对欧美各国宪政考察的不断深入以及自由民权运动的开展,日本民众逐渐认识到自由、民主的重要性。自19世纪中期日本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哲学相遇后,人民主权、分权制衡...
关键词:宪政 三权分立 明治宪法 和平宪法 
明治宪法之二重性及反思——以“和魂洋才”为视角
《外国法制史研究》2020年第1期-,共15页陈仁鹏 
《明治宪法》是亚洲首部近代意义上的宪法。近年来,中日学界对《明治宪法》的研究逐渐摆脱阶级分析范式,均关注到《明治宪法》的二重性,但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论述,以致对《明治宪法》的整体认识有待加深。本文以"和魂洋才"思想切入,...
关键词:和魂洋才 明治宪法 二重性 反思 
明治维新与近代日本被引量:8
《日本学刊》2018年第3期117-136,共20页崔世广 
明治维新是从开国到颁布明治宪法、开设国会的一个历史过程。明治新政府建立的宪法体制,从根本上规定着近代日本的政治过程,对近代日本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治宪法体制存在缺陷和漏洞,再加上日本政治文化的制约作用,在近代日本...
关键词:明治维新 明治宪法 政治文化 政治力学 近代日本 
伊藤博文的政党政治观及其实践被引量:1
《日本问题研究》2017年第4期10-16,共7页朱华进 
"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的政党政治观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即从最初的"政党邪恶观"到最终的"政党工具论"。这种转变是基于《明治宪法》颁布之后日本政党政治活动活跃这一前提。随着政党政治观的转变,伊藤在宪政实践上对政党采取了不同...
关键词:伊藤博文 政党政治 明治宪法 政友会 
浅析井上毅的普鲁士型宪法构想
《西部皮革》2017年第12期275-275,共1页刘阳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政权体制是"有司专制",也就是以萨长藩阀为中心的寡头政治。立宪政治实现之前,政府内部以及民间都出现了争议。究竟是在天皇大权制下确立并维持这种寡头政治,还是在议会体制下打破它,实现民主政治,成为明治前期日本...
关键词:明治维新 明治宪法 普鲁士型宪法 意大利型宪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