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耦合器

作品数:13被引量:2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相关作者:李振生许智解磊张博王进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北京星英联微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测控与通信》《无线电工程》《电波科学学报》《现代雷达》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部委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Q/V双频天线馈源设计
《测控与通信》2019年第2期20-26,共7页袁莉 尹鹏飞 
介绍工作在Q/V频段的圆极化天线馈源系统及设计方法,给出关键部件的仿真设计。驻波比、圆极化轴比以及馈源代入夭线的辐射方向图等实测结果验证了馈源系统良好的电气性能。
关键词:Q/V频段 TE21 模耦合器 方向图 
单脉冲跟踪TM_(01)模耦合器的设计
《无线电工程》2014年第9期48-51,共4页詹英 李振生 张文静 
国家部委基金资助项目
单脉冲跟踪是天线自动跟踪技术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一种广泛应用于单脉冲跟踪天线中的宽频带TM01模耦合器,详细分析了TM01耦合器的跟踪原理和设计方法。应用HFSS仿真软件设计了工作于C频段的TM01模耦合器,通过理论分析得到波...
关键词:单脉冲跟踪 宽频带 TM01模 HFSS仿真 
一种圆极化多模耦合器被引量:6
《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第1期175-179,共5页许智 梁昌洪 
从圆柱波导横电波(TE21)模自动跟踪原理出发,深入研究了耦合孔数、耦合强度分布对耦合器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一种多孔圆极化TE21模耦合器的设计原理与方法,设计出一个适合星载应用的紧凑型宽带Ka频段圆极化TE21模耦合器,该耦合器实测...
关键词:圆极化 TE21 模耦合器 
毫米波段TE_(21)模耦合器设计被引量:2
《信息与电子工程》2009年第3期197-201,共5页赫英毅 李彪 佘川飞 
在分析TE21模耦合器经典设计方法基础上,针对毫米波段孔壁厚度对耦合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孔径分布方法,即孔直径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参考孔直径乘常系数加权Bessel耦合函数确定;第二部分由常系数乘镜像孔的常系数加权Bessel耦合...
关键词:毫米波 数值计算 孔壁厚度 TE21模耦合器 孔径加权 
1+1/2 Cell超导加速腔的本征高阶模场分布研究被引量:2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年第11期1077-1080,共4页王桂梅 吴文忠 鲁向阳 张保澄 全胜文 朱凤 林林 焦飞 赵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276001)~~
为实现高平均流强加速,需要有效地消除超导加速腔中的高阶模场。为研制有效的高阶模耦合器,本文对北京大学DC-SC光阴极超导注入器的核心部件——1+1/2 cell超导加速腔中高阶模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用HFSS程序计算给出前31个高阶模场参数,...
关键词:高平均流强 高阶模 超导加速腔 HFSS 分布研究 模场 CELL 程序计算 本征 模耦合器 
TE21模耦合器研究被引量:4
《空间电子技术》2005年第3期44-47,共4页许智 梁昌洪 
TE21模耦合器是一种用于微波通信的高精度跟踪器件。文章给出了TE21模耦合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原理以及Ka频段TE21模耦合器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并综合出TE21模耦合器工程设计的经验公式。
关键词:TE21模耦合器 和波束 差波束 模耦合器 微波通信 工作原理 仿真结果 KA频段 设计原理 经验公式 
圆波导TE2l模耦合器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
《通信与测控》2003年第2期41-45,61,共6页连岳 马金仓 
结合国家“九五”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的工程实施,对测控类天线馈电系统中的关键零件——跟踪器进行了以产品数据管理(PDM)为基础的CAD/CAPP/CAM一体化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圆波导TE21模耦合器 跟踪器 CAD/CAPP/CAM 数控加工 测控天线 产品数据管理 
S/X双频馈源S波段和模耦合器制造工艺
《通信与测控》2002年第4期43-47,共5页敬红 
根据和模耦合器的结构特点。精度要求,着重介绍了部件装配及其组件S和耦合环和夹片的加工工艺;工程实践证明采用这套工艺及技术措施可以满足结构,电气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S/X双频馈源 和模耦合器 S和耦合环 S和夹片 
宽频带圆波导TE_(21)模耦合器的设计方法被引量:4
《现代雷达》2000年第6期62-66,共5页田唯人 
给出了宽频带圆极化 TE2 1 模耦合器的设计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实际工程设计 ,2 0 %的频带内耦合损耗<0 .5 d B,VSWR<1.5 ,轴比 <2 d B。
关键词:宽频带圆波导 TE21模 耦合器 设计 
TE10和TEM模耦合器的本征值表示法被引量:8
《现代雷达》1997年第2期31-35,共5页严晓冰 
利用本征值平衡条件,导出了TE10和TEM模耦合器的参数。试验表明,理论与试验结果非常吻合。
关键词:本征值 模耦合器 平衡条件 波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