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样痛经

作品数:50被引量:4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扣娣金季玲赵莉张婷婷曹慧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鼓楼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包头医学院学报》《中医药临床杂志》《中国民间疗法》《新中医》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陈慧侬教授膜样痛经治验一例
《TMR经典中医研究》2019年第1期11-13,共3页李文意 何雪婷 陈爱妮 陈慧侬 
陈慧侬教授是我国中医妇科名老中医,在治疗痛经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陈老认为膜样痛经多为肾虚血瘀所致,临床上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效果甚佳。
关键词:陈慧侬 痛经 补肾理气活血 
针药合用治疗膜样痛经疗效观察被引量:1
《中医临床研究》2017年第23期85-86,共2页余亮 钟小青 陈文潇 
膜样痛经,其痛甚剧,十之八九发于青年,皆起于月经初潮或婚后不久,因贪凉饮冷或劳累过度等诱发。其于行经第2天、第3天少腹部疼痛剧烈,伴经量过多,掉下大片子宫内膜呈烂肉状血块。就临床所见症状,瘀阻气滞、不通则痛是其关键所在。
关键词:膜样痛经 气海穴 关元穴 三阴交穴 次髎穴 活血止痛胶囊 独一味颗粒 
痛经的辨证与治疗
《中国农村卫生》2016年第5X期87-88,共2页武步涛 纪再生 
月经疼痛是在经期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发作,但大多于月经第一、二天出现,常为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也放射至阴道、肛门及腰骶部,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便秘或腹泻等症状,腹痛常持续数小时,偶有1~2天,当经血外流通畅后逐渐消失。疼痛剧...
关键词:腹部阵发性绞痛 腹痛拒按 经前腹痛 潮时 经后腹痛 膜状物 膜样痛经 行经期 经期延长 子宫内膜 
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膜样痛经的思路与方法被引量: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年第12期1551-1552,共2页王燕 贾孟辉 
膜样痛经多见未婚或未孕妇女,属于现代医学功能性痛经范畴,严重者可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故从疾病性质、治病时机、选方用药以及后期调护等方面进行论述,根据月经气血阴阳的周期变化采用不同的治法,经前期、卵泡期、黄体期分别采用活血...
关键词:膜样性痛经 中医 辨证分期 
逐瘀脱膜汤治疗膜样痛经17例疗效观察
《常州实用医学》2015年第1期35-36,共2页韦玮 
膜样痛经属于原发性痛经范畴,以月经时子宫内膜完整地从宫颈口排出为特征,多见于青春期少女及未婚育妇女。因患者宫颈口狭小,完整的子宫内膜不易排出,内膜经宫颈口时易引起剧烈的痉挛性疼痛,可伴随恶心、呕吐、肢冷、面色苍白等症...
关键词:中医治疗 疗效观察 脱膜汤 膜样痛经 子宫内膜 中医妇科专家 原发性痛经 青春期少女 
针刺配合动力灸治疗膜样痛经48例被引量:1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9期860-860,共1页李媛 蔡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动力灸治疗膜样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经前期及月经期行针刺及动力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愈12例,好转33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3.7%。结论:针刺配合动力灸治疗膜样痛经效果较明显。
关键词:膜样痛经 针刺 动力灸 
温肾化瘀汤治疗膜样痛经34例体会被引量:1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年第11期6-6,15,共2页张吾君 
膜样痛经一症多见于青春期女性,以子宫内膜和血液中前列腺素含量增高为主要原因,属中医"痛经"范畴。笔者采用温肾化瘀汤为基本方治疗本病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4例均为青春期少女,年龄16~23岁,...
关键词:膜样痛经 温肾化瘀汤 疗效观察 
加味没竭汤治疗膜样痛经32例临床研究
《中医学报》2014年第B07期48-48,共1页谈媛 郭秀静 夏艳秋 董莉 
朱氏妇科流派传承基地项目(编号:ZYSNXD-CC-HPGC-JD-008)
目的观察加味没竭汤治疗膜样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4 例膜样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 例予加味没竭汤治疗,对照组32 例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2 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经周期.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有效率及VAS 评分.结...
关键词:膜样痛经 临床研究 治疗组 没竭汤 加味 吲哚美辛肠溶片 治疗前后 对照组 
朱南孙用加味没竭汤治疗膜样痛经经验被引量:2
《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6期1107-1108,共2页张蔚苓 胡国华 
2012年上海市卫生三年行动计划海派基地建设项目"海派朱氏妇科流派传承研究(痛证)"(ZYSNXD-CC-HPGC-JD-008)
总结朱南孙教授运用加味没竭汤治疗膜样痛经的经验。朱老认为膜样痛经的基本病机是气滞血瘀,冲任淤阻,以活血化瘀,疏利冲任为大法,运用加味没竭汤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膜样痛经 加味没竭汤 朱南孙 名医经验 
金季玲教授治疗膜样痛经经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226-227,共2页白杰 金季玲 
金季玲教授认为,膜样痛经多因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感受寒邪,过食寒凉生冷,致寒凝胞宫,瘀阻冲任,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宫气血更加壅滞,经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致。治疗需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
关键词:膜样痛经 病因病机 心理疗法 金季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