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盛期

作品数:108被引量:597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姜大膀田芝平陈发虎吴海斌李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生物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北及邻区末次冰盛期以来森林面积的变化
《科学技术创新》2025年第1期76-79,共4页于梦晴 张硕 张瑞 勇心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且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东北及邻区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森林面积进行重建。首先,根据71条孢粉序列计算了乔木化石孢粉的百分比;然后,根据孢粉点位的乔木化石孢粉含量进行克里金插值,预测东...
关键词:末次冰盛期以来 东北及邻区 乔木化石孢粉 森林面积 
基于Biomod2组合模型对气候变化下滇山茶适生区的预测被引量:1
《生态学杂志》2024年第11期3526-3536,共11页高灿 樊智丰 马长乐 杨建欣 郭帅龙 
农业联合专项重点项目(202301BD070001-150);云南省农业联合项目(202101BD070001-100);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3Y0743和2023Y0757);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林下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LXXK-2023M05)资助。
滇山茶是云南珍贵的野生冬花资源,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滇山茶对自然生境要求比较苛刻,暂未得到充分的园林应用。气候变化会在较大尺度上影响物种的分布,了解滇山茶气候变化下的响应状态,是野生滇山茶资源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基础。研...
关键词:末次冰盛期 全新世中期 物种分布模型 模型优化 适宜分布区 
末次冰盛期以来东北地区古植被定量重建及其气候响应被引量:2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3期805-822,共18页张瑞 李琴 勇心意 于梦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77423);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批准号:XLYC2203022)共同资助。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演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碳循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重建过去典型增温过程中植被的变化,是评估全球变暖背景下植被响应的关键之一。末次冰盛期(LGM)是末次冰期中距今最近的气候最冷、冰川规模最大的时段。LGM...
关键词:末次冰盛期 生物群区化 植被重建 孢粉 中国东北地区 
末次冰盛期以来基于孢粉定量重建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3期837-846,共10页梁琛 李家胜 李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7471、42277454和4197739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22YFF0801500)共同资助
植物多样性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机制是未来全球变化模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的科学基础。对过去长时间尺度植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可为预测未来类似幅度增温场景下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依据。国内外众多学者已在基于化石孢粉记录的过去...
关键词:古植物多样性 孢粉多样性 末次冰盛期 多样性变化机制 
末次冰盛期与全新世青藏高原松属植被分布及其演变被引量:7
《第四纪研究》2023年第5期1211-1224,共14页陈鸿明 侯光良 文德卓玛 乔虹 高靖易 金孙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71165)。
史前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特别是与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格局的塑造均有重要影响,厘清植被分布及其植被变化背后的气候或人为因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人类活动对植被环境的影响程度与范围...
关键词:松属 青藏高原 物种分布模型 全新世 末次冰盛期 
非洲南部赞比西河流域距今30~5 ka的孢粉组合及古气候变化被引量:8
《第四纪研究》2023年第3期899-910,共12页万正 张虎才 聂军胜 赵永涛 苗运法 张晓楠 赵雪琴 王梓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批准号:41820104008和42161144012);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批准号:2022439)共同资助。
非洲东南部晚更新世植被重建及对比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气候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本研究依托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1航次科学任务所获取的U1477B海洋钻孔,对其上部4~37 m的沉积岩芯的79个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重建了30~5 ka B.P.的区域...
关键词:非洲 赞比西河 孢粉 植被 末次冰盛期 全新世 
末次冰盛期以来香果树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变迁被引量:6
《生态学报》2023年第8期3339-3347,共9页唐自豪 刘贤安 彭培好 李雪杨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301);四川旅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02SCTUZD16)。
香果树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孑遗树种,探讨末次冰盛期以来香果树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变化,对研究茜草科乃至中国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系统发育、古生态和古气候变迁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
关键词:最大熵模型 香果树 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 末次冰盛期 
关键基因决定鸟类迁徙路线
《科学启蒙》2021年第5期4-4,共1页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历时6年,在北极圈的主要繁殖地为56只游隼(sǔn)佩戴卫星追踪器,构建了一套北极游隼迁徙系统。基因组学分析显示,两个游隼种群分别具有最近共同祖先。基于全基因组模型,他们估计长、短距离迁徙种群的分化时...
关键词:鸟类迁徙 迁徙路线 基因组学 繁殖地 卫星追踪 游隼 末次冰盛期 分化时间 
再论华南地区末次冰盛期植被类型被引量:4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7年第1期105-112,共8页刘金陵 
根据南海北部17940孔和台湾中部头社孔孢粉序列对比结果,首次提出了华南地区15—40kaBP期间的三个具代表性植物群1)以青栲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第1植物群,该植物群在MIS2阶段(20—15kaBP),为南海北部周边地区和台湾中部头社盆地...
关键词:植被与气候 末次冰盛期 季风 HEINRICH事件 华南 
末次冰盛期以来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被引量:5
《科学通报》2005年第11期1119-1124,共6页何勇 丹利 董文杰 季劲均 秦大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植被大气双向耦合的区域集成环境模式系统的研制和应用”(批准号:402310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1999043408)资助.
利用AVIM(植被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模拟了末次冰盛期(21kaBP)、全新世中期(6kaBP)及现代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大小与分布特征,计算了3个时期陆地植被NPP的碳总量.研究结果表明,冰期-间冰期尺度下的东亚夏季风的变化是影响中...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 陆地植被 末次冰盛期 中国 模拟 21kaBP 相互作用模式 NPP 全新世中期 东亚夏季风 平均值 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 干旱时期 气候因子 主要因子 现代 间冰期 分析表 相关性 降水 温度 大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