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反

作品数:335被引量:10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晓耕崔志海雷炳炎程泽时晋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政府法制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唐朝无厘头谋反事件
《政府法制》2017年第21期23-23,共1页李小灵 
唐朝末年,民变蜂起。这些民变,基本上是被压迫得没有活路所致,目的要么是夺取政权,要么是讨个说法。有一起民变却什么都不为,让后世人研究来研究去,都无法解释究竟是怎么回事。
关键词:唐朝末年 无厘头 事件 谋反 民变 法解释 
人臣大忌太有才
《政府法制》2016年第8期39-39,共1页易敏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后,为了强化皇权,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他借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大肆诛杀功臣。仅胡惟庸案就长达10年之久,前后共杀掉了3万多人。关于蓝玉谋反案,凡是和蓝玉有过接触的朝臣、列侯也都被杀戮,前后共诛杀了1...
关键词:统一全国 内部矛盾 统治阶级 朱元璋 明太祖 功臣 谋反 
史上最滑稽的谋反
《政府法制》2015年第30期37-37,共1页李小灵 
唐朝末年,民变风起云涌。这些民变,基本上是被压迫得没有活路所致,目的要么是夺取政权,要么是讨个说法有一起民变却什么都不为,让后世人研究来研究去,都无法解释究竟是怎么回事。
关键词:谋反 滑稽 唐朝末年 民变 法解释 
方孝孺拒写诏书遭“诛十族”
《政府法制》2011年第32期45-45,共1页
方孝孺,字希直,明初浙江宁海人,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方孝孺博学强记,通晓经史,文章盖世,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明建文帝即位后,委以翰林侍讲之职,后改任文学博士。燕王朱棣起兵谋反,方孝孺替建文帝起草...
关键词:方孝孺 诏书 建文帝 明初 洪武 侍讲 谋反 朱棣 
唐太宗三断“桃花运”
《政府法制》2011年第21期24-24,共1页亚瑟 
唐人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中,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三次桃花运:第一次桃花运,发生在贞观元年(六二七)。幽州都督右领军、庐江王瑗因为谋反被诛杀后,其宠姬入宫,成为唐太宗的美人(嫔妃的一个级别)。大概是因为人长得漂亮,得...
关键词:唐太宗 桃花 《贞观政要》 李世民 都督 幽州 谋反 
告自己谋反的宰相
《政府法制》2010年第8期52-52,共1页耿希继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尊称。他官居内阁13年,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为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呢?你可能想不到,他向朝廷举报了自己一条更可怕的罪——"谋反"!
关键词:谋反 宰相 贪污受贿 康熙朝 大臣 弹劾 罪名 举报 
故意干点坏事 以讨皇帝欢心
《政府法制》2001年第4期53-53,共1页
萧何是最早支持并参与刘邦起事的亲信,在反秦灭楚兴汉的事业中立有大功,刘邦在论功行赏时,将他排在功臣之首。后来韩信被诬为谋反,当时刘邦率兵出征在外,是萧何为吕后设计除掉了韩信,解除了刘邦心头的一大患,萧何由此再次加官受赏。但...
关键词:刘邦 韩信 皇帝 干点 谋反 坏事 英布 中立 吕后 使臣 
为讨皇帝欢心 竟用舅舅作祭
《政府法制》2001年第2期43-43,共1页
武则天时,司礼卿崔宣礼被酷吏来俊臣诬告为谋反而下狱,后来武则天发觉这是一起冤案,便没有将其处死,而是流放至夷陵。
关键词:冤案 武则天 皇帝 酷吏 诬告 夷陵 谋反 流放 发觉 处死 
钟会谋反而亡
《政府法制》1999年第2期54-54,共1页隐名 
钟会(224——264)是三国时曹魏司马昭手下大将,字士季,颖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县东)人,他一生追随司马氏,历任秘书郎、尚书中侍郎、黄门侍郎、司隶校尉、司徒等职。钟会是钟繇的小儿子,小时聪明灵慧,成年后有才略技艺,又博览群书,精...
关键词:精研 长葛 钟会 司马氏 司隶校尉 将军 谋反 河南省 博览群书 文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