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作品数:784被引量:11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沈治钧李鼎周晓音王磊肖培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苏金湖县实验小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宋-叶梦得《减字木兰花(其二)雪中赏牡丹》
《椰城》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冯伟 
(释文):前村夜半。每为江梅肠欲断。浅紫深红。谁信漫天雪里逢。醉头扶起。宿酒阑干犹困倚。便莫催残。明日东风为扫看。
关键词:叶梦得 减字木兰花 雪中赏牡丹 
跟习近平爷爷学用典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十几岁》202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原典: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释义:该诗句出自宋代苏轼的《减字木兰花·立春》。“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以雪花喻杨花,暗藏时令与物候的对比。...
关键词:减字木兰花 宋代苏轼 用典 立春 雪花 习近平 天涯 
远离的月球,刹车的地球——潮汐锁定
《物理》2024年第11期785-787,共3页吴从军 
在古往今来的中秋赏月诗词中,最独特的莫过于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关键词:辛弃疾 中秋赏月 木兰花慢 诗词 
减字木兰花
《当代学生》2024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一帆 TP(图) 
【词意试译】像刘禹锡一样流落此地,我心已老。管他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绽放。只想听听琵琶,我越过重重深院去寻找歌。一曲终了,我已沉醉,如当年浔阳江上的白居易一样沾湿了衣衫。千万里东风浩荡,破碎的河山映照着如血的残阳。
关键词:刘禹锡 白居易 东风浩荡 减字木兰花 沉醉 
古籍里的“冬至”情商
《火花》2023年第12期53-55,共3页魏益君 李陶(摄影)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这是宋代阮阅的《减字木兰花·冬至》,说的是冬至时节的昼夜变化和特点:早晨云雾散去,在寒冷的阳光照耀下,周围事物长...
关键词:罗袜 绮窗 周围事物 阮阅 减字木兰花 冬至 
王卓平诗词
《中华诗词》2023年第10期34-34,共1页王卓平 
减字木兰花·送别并踏上这神奇的土地。故园送别,车轮滚滚迎白雪。走进荒寒,勇写人生第一篇。青春如火,梦在心头情娜。风朔凭吹,广阔边疆大有为。
关键词:减字木兰花 送别 车轮滚滚 诗词 故园 
减字木兰花·江南梅雨
《中华诗词》2023年第9期51-51,共1页李丹 
江南梅雨,桃熟瓜甜春已去。日出荷香,仙境清幽布锦章。飞流泻绿,柳外楼台分碧玉。古道安恬,老屋檐头挂水帘。
关键词:江南梅雨 减字木兰花 仙境 清幽 
我国词史中对海南之春的第一首赞歌是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苏轼写下海南第一首新春贺词
《海南人大》2023年第3期51-54,共4页倾听 
苏轼的一生是在宦游和贬谪经历中度过的,他的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他走遍了90多座城市,可以说一生都在路上游走。他读过万卷书、走过万里路,经历过荣耀与挫折,担任过知州、尚书,经历过九死一生。他从中国的最北端到中国的最南端,经历过...
关键词:词史 热带气候 苏轼 减字木兰花 宦游 万卷书 寒冷气候 赞歌 
弦歌共乐,要他年合力拄乾坤--读胡国瑞《木兰花慢·题建始中学校友回忆录》
《民主与科学》2023年第1期73-76,共4页王立 
胡国瑞(1908-1998),字芝湘,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委员、中国屈原学会会长、中国唐代文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及武汉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等职。胡国瑞先生是久负盛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一生致力于魏...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文学 古典文学研究 唐诗宋词 学会名誉会长 文学院教授 抗战期间 桃李芬芳 木兰花慢 
花木兰,木兰花
《能源评论》2022年第10期94-94,共1页马俊江 
花木兰的故事最早见于南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可《木兰辞》里只说这位传奇女英雄叫木兰,并没有说姓什么。木兰有姓,是一千年以后的事,给她取姓的是明代大才子徐渭。徐渭写过一出戏,戏名叫《雌木兰替父从军》。戏里第一个登场的人物就...
关键词:《木兰辞》 女英雄 《雌木兰替父从军》 徐渭 花木兰 五百年前 一出戏 自报家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