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桥

作品数:2193被引量:17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永健傅梅珍姚晓荣刘振宇宋艳旭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芜湖市绿庄工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林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政府法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考状元”张之洞
《政府法制》2016年第15期43-43,共1页汤小小 
张之洞12岁就出版了一本诗集,成为晚清小有名气的“神童”,让塑子成龙的父母在其他众多家长丽前挺直了腰杆。那时候和现在一样,要想读个好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就得削尖脑袋挤高考这座独木桥,所以张之洞全力以赴备考,天天悬梁刺股...
关键词:高考状元 张之洞 “神童” 独木桥 家长 大学 备考 
政敌亦有情
《政府法制》2016年第11期16-16,共1页邹金灿 
一生好友,却是一对政敌,苏轼与章悖不愧为北宋新旧党争的上佳缩影。 苏轼和章悖是好友,早年章悖对苏轼极为推崇,曾致书苏轼劝诫他慎言。有一次,两人一起出游,走到一根独木桥前,木桥下面是万丈深渊。章悼提议一起走过去,在壁上...
关键词:新旧党争 独木桥 苏轼 北宋 
倒的是“楣”不是“霉”
《政府法制》2015年第5期47-47,共1页佚名 
现代汉语中有一个词倒霉,也作“倒楣”(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其实,倒的只能是“楣”而不是“霉”. 隋唐开始,科举成为当时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但千万人挤这一条“独木桥”,实属不易.为了求个吉利,考...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出人头地 修订本 独木桥 读书人 考生 人称 
清朝选官“脸蛋”说话
《政府法制》2015年第2期29-29,共1页少勇 
科举制度从隋末发展到明清,已日臻完善,读书人要想进入仕途,必须顺利通过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干军万马走独木桥.其进取的难度可想而知。很多读书人皓首穷经,终其一生,却最终抱憾于科场。
关键词:说话 选官 清朝 科举制度 读书人 独木桥 会试 
嫖妓要付封口费
《政府法制》2014年第9期45-45,共1页赵炎 
宋代才子石曼卿(即石延年)很有才情,也为时人推崇。就是运气不太好,多次参加科举,都没挤上独木桥。到了宋真宗年间,他才被破格录为“三举进士”,也就是曾三次应试而未中的进士,这在宋朝是个特例,主要是为了照顾那些执著于科举...
关键词:石延年 独木桥 宋真宗 读书人 科举 进士 破格 
美国公务员有“十诫”
《政府法制》2012年第12期40-41,共2页张旸 
在中国,公务员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2011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超百万,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几千人抢一个职位的事早已司空见惯。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 “十诫” 美国 报考人数 独木桥 
盘点那些不善考试的名人
《政府法制》2012年第5期30-30,共1页刘亮 
古代的科举考试几乎是读书人人仕做官的唯一途径,录取率之低令人咋舌,绝不可与今天的高考同日而语,那才是真正的千万人挤在一座独木桥上!因此,也总有一些本来拥有真才实学的人在这条道路上屡战屡败,令人扼腕叹息。
关键词:科举考试 名人 盘点 读书人 录取率 独木桥 做官 
清朝选官如选美
《政府法制》2010年第1期48-48,共1页姜少勇 
科举制度从隋末发展到明清,已日臻完善,读书人要想进入仕途,必须顺利通过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其进取的难度可想而知。很多读书人皓首穷经,终其一生,最终抱憾于科场。
关键词:选美 选官 清朝 科举制度 读书人 独木桥 会试 
“考碗热”深层解读
《政府法制》2009年第21期45-46,共2页侯兆晓 
曾几何时,人们将有非农业户口的人称之为“吃皇粮的”;而如今,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争过独木桥——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为的就是端上“铁饭碗”。而且,这个饭碗“铁”在:只要你没有明显的过失,就可以一直端到退休。
关键词:解读 非农业户口 大学毕业生 “铁” 公务员 独木桥 过失 
独木桥的走法
《政府法制》2007年第10X期32-32,共1页阳恒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京。一天,几个学生向他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关键词:独木桥 走法 心理学 弗洛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