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作

作品数:541被引量:731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永春张玉瑜李浈张十庆周学鹰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古建园林技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陕西安康地区传统民居大木作营造技艺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2024年第6期24-29,共6页李涛 李小转 马琳珠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4JC-YBMS-298);陕西省教育厅青年创新团队建设科研计划项目(23JP079);中国国家留学基金(202407830002)。
本文通过采用田野调查、现场测绘和工匠访谈,研究了陕西安康地区传统民居大木作营造技艺,对木构架体系、节点构造设计以及营造流程中的备料、初步加工、立架方法、与外墙结构搭接关系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营造技艺的风格特点和形成因...
关键词:文化 传统民居 营造技艺 大木作 安康地区 
颜文姜祠正殿大木作营造制度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贾茜 林磊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4SJYB1404)。
本文从颜文姜祠大殿的大木作营造制度入手,分析其柱、梁、铺作、角梁、歇山以及斜撑梁等结构构件的形制特点;分析用材等尺度规律。并与其他地区同时代的建筑遗构进行对比,进一步透视其所体现的营造制度。总结归纳其时代及地域性营造手法...
关键词:营造制度 斗栱 大木构架 
闽南溪底传统匠帮大木作“五针”口诀研究被引量:2
《古建园林技术》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刘彤 陈志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闽南华侨在马六甲海峡沿线聚落的历史变迁及其保护传承研究”(520782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传统村落环境风貌构成与控制技术研究”(2020YFC1522301);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世纪建筑遗产理念下华侨新村遗产价值研究:以闽南、莆田地区为例”(HQHRZX-202312)。
口诀是民间传统工匠口传手授营造经验的常见方式,是研究传统建筑营造思维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闽南溪底传统匠帮记诵的“五针”口诀解读入手,通过现场记录溪底传统大木作的施工过程,结合匠师口述并比对图纸、篙尺研究传统匠帮大木构架榫...
关键词:闽南 溪底匠帮 大木作 五针口诀 榫卯 营造思维 
庆成宫正殿大木作设计手法初探
《古建园林技术》2023年第6期22-26,共5页马全宝 杨晨曦 林桐 
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北京先农坛建坛制度与空间布局研究”(PG2022021)。
庆成宫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垣东门北,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其正殿作为该建筑群的核心建筑,大木构架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通过对史料的梳理,结合庆成宫正殿基本构造特点,从平面柱网、折屋曲线和斗栱用材三个层面尝试对庆成宫正殿大...
关键词:庆成宫正殿 大木作 设计手法 
佛山孔庙大木作修缮技术浅析
《古建园林技术》2023年第4期24-27,共4页任曼宁 
佛山孔庙建于1911年,由佛山民间尊孔组织“尊孔会”集资修建,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佛山孔庙进行了全面修缮,本文主要对其大木作现状勘察、修缮方案、施工技术进行梳理和分析,以记录和传承古建筑文物保护修缮技术。
关键词:佛山孔庙 大木作 修缮技术 
土门镇传统建筑大木做法探究——以山陕会馆大殿为例
《古建园林技术》2022年第2期45-49,共5页叶明晖 史一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68043)。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测绘,以武威土门镇的山陕会馆为例,对其平立面、斗栱层、梁架结构、屋面举架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分析,并重点对梁架插接做法进行深入解析,试图厘清土门传统建筑大木做法的地区特征,进一步完善河西地区传统建筑大木作营...
关键词:河西地区 传统建筑 大木作 梁架结构 尺寸比例 
斯宅村传统民居木作营造意匠解析被引量:2
《古建园林技术》2021年第4期14-19,共6页陈哲丰 佟士枢 何礼平 
本文在归纳了斯宅村传统民居特色的基础上,阐述了其营造技术的复杂个性。通过对营造语汇、建筑形制和尺度模数等木作营造意匠进行分析,再将其与近世《鲁班经》、《营造法原》等营造文献以及徽派、闽台等地民居的诸多内容进行比对,结合...
关键词:传统民居 木作 营造意匠 
木“梁垫”与木“栌斗”被引量:1
《古建园林技术》2021年第3期61-64,共4页马晓 周学鹰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批准号17BKG032)阶段性成果。
斗是宋李诫《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条中的重要内容,斗有四种,而栌斗可谓铺作(斗拱)中最重要之斗。目前,建筑史学界通常认为唐代之前的木栌斗实物无存。实际上,汉代考古资料中的木“梁垫”,可为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木栌斗建筑实物。文章...
关键词:建筑史学 考古学 营造法式 大木作 木“栌斗” 
晋祠圣母殿重檐建筑形制与结构构成分析
《古建园林技术》2021年第2期26-29,共4页周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晋中地区宋金时期木构建筑技术研究--以构件的形制、选材、制作加工方式为线索(51808491)。
本文以晋祠圣母殿为典型案例,讨论其重檐建筑形制与结构构成特点,并以此为线索,阐发古代重檐建筑的基本构成特点。通过调查晋中地区宋金时期建筑,发现圣母殿殿身的简式单槽殿堂结构是宋金时期晋中地区祠庙建筑主殿常用的结构形式。圣母...
关键词:晋祠圣母殿 重檐建筑 大木作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藏式建筑建构类别与木作地域特征初探
《古建园林技术》2021年第2期58-63,共6页米玛次仁 
藏式建筑作为中华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内容,分布范围极其广泛,各区域因为综合环境的不同,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地域特征。这种地域特征在建筑的建构形式和木作的表现方法上体现的更为充分。本文以典型寺庙、民居建筑为例,初步探讨在自然环境...
关键词:藏式建筑 建构类别 木作 地域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