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作品数:10065被引量:7122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丁楹刘培陈国灿何玉红徐吉军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献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宋代度牒、紫衣和师号牒形态研究——从《通玄观志》所载南宋“敕牒”谈起
《文献》2024年第2期4-32,共29页张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项目“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借鉴”(编号LSYZD21006)的资助。
《通玄观志》保存的三件南宋“敕牒”,实为绍兴末内侍刘敖(能真)出家为道士时所受礼部度牒和师号、紫衣牒。三牒明确的书填时间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但经考证可知,书填使用的空名文书最初颁降于绍兴七年至十年之间,直至二十多年后才被...
关键词:度牒 敕牒 《通玄观志》 元丰改制 
江阴《葛氏宗谱》所载南宋洪兴祖及葛胜仲兄弟佚文辑考——兼论《丹阳集》的编刻时间被引量:1
《文献》2022年第2期29-43,共15页王艳 王兆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魏六朝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建设”(19ZDA253)的中期成果。
宋代江阴葛氏,为名盛一时的文学世家。葛胜仲、次仲、和仲兄弟都能文擅诗。葛胜仲《丹阳集》,宋刻本失传,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二十四卷,散佚作品甚多。洪兴祖所作序,《直斋书录解题》引有片段,之后湮没无闻。民国甲寅(1949)江阴...
关键词:《全宋文》 洪兴祖 葛胜仲 葛和仲 葛立经 《丹阳集》 
《孟子》单疏本蠡测——以南宋越刊八行本为中心
《文献》2020年第6期61-78,共18页王耐刚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赵注《孟子》传本与校勘研究”(17CTQ043)阶段性研究成果。
十三经中惟《孟子》单疏既无传本又无刊刻之文献记载。后世文献或有著录《孟子》单疏本者,但多不可信。本文从文献考证出发,釐清后世文献所见《孟子》单疏本之源流,明其为注疏合刻之传本。又进一步以版本研究为切入点,从传世《孟子注疏...
关键词:《孟子》单疏本 八行本 十行本 版本校勘 
国图藏宋刊巾箱本《春秋经传集解》考论被引量:3
《文献》2017年第1期49-60,共12页方韬 刘丽群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研究"(15FZW006);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元代士人的文化认同与文学创新研究"(SKZZB2015001)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初刊巾箱本《春秋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左传》刻本之一。通过考察刻工可知,该书很可能是南宋初杭州地区翻刻的北宋巾箱本。该书的卷末尾题与唐石经一致,这应是《春秋经传集解》早期刻本的一个特征。巾箱本上的...
关键词:《春秋经传集解》 南宋 巾箱本 标抹点校 校勘价值 
日藏宋僧兀庵普宁尺牍四通被引量:1
《文献》2013年第6期126-132,共7页江静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日藏宋元明禅僧墨迹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0YJC870013)的阶段性成果
兀庵普宁(1197—1276),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日本临济宗兀庵派祖。西蜀(今四川成都)人。自幼出家,初习唯识,后南游,遍访禅林诸老,最后依止四明(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住持无准师范。南宋绍定五年(1232)师范移住临安(今杭州...
关键词:南宋 四通 尺牍 临济宗 师范 阿育王 唯识 住持 
南宋龙舒郡本《金石录》公藏始末——赵世暹致顾廷龙书札四通考释被引量:1
《文献》2013年第4期67-74,共8页丁小明 柳和城 
今上海图书馆珍藏、由老馆长顾廷龙先生之子顾诵芬先生捐赠的一批文献中,有水利学家赵世暹先生1951年4、5月间致顾老的四通书札。这些六十馀年前的信札提到许多古籍收藏往事,其中涉及南宋龙舒郡本《金石录》的几通,真实地记录了该书...
关键词:《金石录》 顾廷龙 四通 书札 南宋 考释 上海图书馆 1951年 
南宋史籍《中兴大事记讲义》的发现及其价值被引量:7
《文献》2013年第3期141-148,共8页张其凡 白晓霞 
南宋吕中,有《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二十三卷,讲北宋史事,为宋代重要史籍。笔者自2009年起,承担教育部古籍整理项目——吕中《大事记讲义》的点校整理工作。在搜集该书版本时,得台北中国文化大学韩桂华教授之助,获见台北“国家图...
关键词:大事记 讲义 史籍 南宋 价值 2009年 国家图书馆 整理工作 
关于宋元刻十行注疏本被引量:5
《文献》2011年第4期11-31,共21页张丽娟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宋刻经书注疏版本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870033)成果之一
南宋初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将《周易》、《尚书》、《周礼》等经、注、疏合刻,是为我国注疏合刻本之始,后人称为八行本、越州本。其后,福建建阳地区又兴起了一种新的注疏合刻本,将经、注、疏及陆德明释文合缀一书,相互配合,读者以...
关键词:注疏 宋元 南宋初年 《周易》 《尚书》 《周礼》 阅读理解 文本形式 
日藏宋元禅林赠与日僧墨迹考被引量:7
《文献》2011年第3期118-129,共12页江静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日藏宋元明禅僧墨迹整理与研究>资助(批准号:10YJC870013)
宋元时期,中日之间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是,两国间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却呈逐年活跃之势,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僧人的来华。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北宋时期有名可查的来华日僧数为32人,南宋时期约为180人,元代则激增...
关键词:宋元时期 禅宗 墨迹 南宋时期 北宋时期 外交关系 文化交流 贸易往来 
日本米泽藩旧藏宋版三史与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被引量:1
《文献》2011年第3期151-161,共11页陈捷 
在古代传人日本的众多中国古籍中,现在保存在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的“宋版三史”(南宋黄善夫刊《史记》、《汉书》、《后汉书》)是中日古代文献研究者所周知的重要典籍。这三部宋版何时传人日本已不可考,但从书上有日本室町时代...
关键词:日本国 中日文化交流 南宋 近代 古代文献 民俗博物馆 《后汉书》 中国古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