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核力量

作品数:27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姚百慧郭培清纪肖鹏刘海军耿志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军事历史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冷战国际史研究》《前线》更多>>
相关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冷战时期科学家组织如何影响美国核政策——以宜居世界委员会为中心的讨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56-167,共12页史宏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科学家与美国核政策的演变研究(1939-1972)”(19CSS021)。
冷战时期,科学家组织曾对美国核政策形成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由著名科学家利奥·西拉德创建的宜居世界委员会,通过募集捐款,支持与宜居世界委员会观点一致的人参与议员席位竞选,从而影响美国国会有关核政策议题的走向。在美国朝野关于“...
关键词:利奥·西拉德 宜居世界委员会 多边核力量 冷战政治 
大西洋核力量vs多边核力量——20世纪60年代英美核战略的交锋被引量: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60-69,共10页耿志 
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英美核同盟关系研究1940-1981”(TJSL12-010)的阶段性成果;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52WW1212)的支持
为了应对苏联战略核导弹力量的发展,美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酝酿了"多边核力量"计划,企图将北约欧洲盟国的核力量进行整合,以满足美国核战略的需要。这一计划不但遭遇到了法国的强烈抵制,而且作为美国最亲密的盟国和已拥有核力量的...
关键词:多边核力量 大西洋核力量 核战略计划 英美关系 
中俄关系——从“同盟”崩溃到谋求新型国际关系模式被引量:1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16年第1期2-33,共32页 殷志强(译) 崔金柱(译) 
前言何谓'同盟'?国际法学会所编《国际关系法辞典》第二版(三省堂,2005年)曾做出如此定义:'同盟是国家之间安全保障合作的约定,或者说是为达此目的之制度'(土山实男执笔)。其他的词典中大体也做出了诸如此类的定义。
关键词:核武器问题 美日 华核 多边核力量 聂荣臻 双城子 空间技术领域 中苏同盟 苏共中央 苏方 
英法氢弹之路
《兵器知识》2016年第3期38-42,共5页李文胜 
在氢弹发展历史上,英国和法国虽然在技术上沿袭了美苏的道路,但是在发展思路和认识上却独树一帜,而两国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的合作发展核武器的方式对今天的全球核武器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成为军控历史上核技术扩散的典型...
关键词:核武器问题 二战时期 国际关系 英法 技术扩散 联合开发 多边核力量 裂变武器 武器发展计划 尼克松政府 
北约华约内部争斗与多边核力量计划的终结(1963-1965)
《军事历史研究》2012年第4期128-133,共6页陈弢 
1963年底,美国约翰逊政府重新启动了使北约各国共同参与核武事务的多边核力量计划(MLF)。此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改变态度,支持该计划的实现。尽管美苏都已支持MLF,但该计划却在北约和华约阵营内引起了强烈的不满。这不但使得MLF被抛...
关键词:多边核力量 美国 北约 华约 苏联 
“中国蘑菇云”升起前的诡谲风云
《中国铁路文艺》2011年第5期9-14,1,共7页秦姗 
美国哈佛大学最新一期的《国际安全》刊载了一篇题名《是否将婴儿掐死在摇篮中——美国与中国的核计划(1960-1964)》的文章,披露了一个惊世阴谋: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由于惧怕中国发展自己核武器的计划,曾授权情报和军事部门研究各种扼...
关键词:苏联人 多边核力量 核设施 肯尼迪政府 军事部门 哈里曼 美国政府 战争升级 中央情报局 防止核扩散 
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起源被引量:4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9-15,共7页姚百慧 
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国际关系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一期)(项目批准号:SZ201010028010);首都师范大学校级科研立项(博士启动基金)<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法核政策研究>前期成果。
1959—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北约多边力量计划,旨在建立一支美国控制下的北约多边核力量。美国原有的核政策陷入困境是这一计划出台的基本背景,美法关系的恶化是美国最终采纳多边力量计划的促进剂。这一计划,对后来的肯尼迪政府...
关键词:美国 北约 核政策 多边核力量 
“尾巴摇狗”?——冷战中的德国被引量:2
《冷战国际史研究》2008年第2期301-329,共29页诺埃尔.D.卡里 葛君 
1961年8月,柏林墙开始修建。犬热病在1989年之前,绝大多数的研究者可能会认为,苏联对东欧各国政府在决策制定上的控制似乎比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要强悍许多。西方阵营具有多重权力中心、民主政治传统根源的合法性以及在观点上的显著差别。...
关键词:苏联人 乌布利希 勃兰特 柏林危机 艾森豪威尔 西方阵营 德国人 柏林问题 多边核力量 拉赫 
美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从约翰·肯尼迪到林登·约翰逊被引量:2
《冷战国际史研究》2008年第1期131-154,共24页马西米利亚诺.古德佐 许海云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欧洲建设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所交叉,这一点已经在为数众多的著作与文章中得到验证。所以,本文只不过是想在有选择地重新审视美国有关档案的基础上,扩展和深化已有的分析。本文主要关注的是1963...
关键词:约翰·肯尼迪 林登 多边核力量 尼克松政府 肯尼迪回合 欧洲政治 斯泰因 伙伴关系 肯尼迪政府 副国 
1966-1967年北约危机:德国面对政策选择的矛盾被引量:1
《冷战国际史研究》2008年第1期43-65,共23页海尔加.哈甫滕多恩 郭洁 
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 Hoffmann)在1981年曾这样写道:"大西洋联盟的历史就是一部危机史。"不过,接着他又指出,有必要分清两种危机:一种是真正对联盟的生存造成威胁的危机;另一种则是"由西欧在安全方面倚靠美国而产生的日常摩擦",这种...
关键词:德国人 核不扩散条约 战略观念 多边核力量 联邦共和国 灵活反应战略 哈梅尔 斯坦利 Stanley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