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性损害

作品数:23被引量:11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吴士明许川山张玉琪肖刚杨敏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海峡药学》《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现代预防医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第2期19-19,共1页裴广忠 杨声坤 
关键词:尼莫地平 脑梗死 临床研究 治疗 脑缺血性损害 动物试验 保护作用 钙拈抗剂 
浅谈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9年第10期109-110,共2页王淑琴 
近年来,临床研究均证实,脑出血后存在广泛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进而引起持续脑缺血性损害。近二年来我院对34例脑出血患者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尼莫通静脉滴注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 临床疗效 局部脑血流量 脑缺血性损害 钙通道阻滞剂 脑出血患者 临床研究 静脉滴注 
颈椎手术中椎动脉损伤的处理及预防被引量:8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年第7期554-557,共4页李松凯 倪斌 
椎动脉损伤是颈椎手术中少见的并发症,但由于损伤后出血量多且难以控制,可能造成术中脊髓及神经根损伤,以及迟发性出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小脑缺血性损害甚至死亡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因此,熟悉椎动脉解剖,了解椎动...
关键词:椎动脉损伤 手术中 预防 颈椎 严重并发症 脑缺血性损害 神经根损伤 迟发性出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性损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现状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第8期503-506,共4页张月高 潘隆盛 
自Anderson等1989年首次提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概念并用实验证实其存在以后,人们开始寻找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途径。研究表明NSC、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u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脑缺血均有治...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 干细胞移植 
夜间血压非杓型与脑缺血性损害的关系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年第8期703-703,共1页
脑白质密度增高与脑卒中和痴呆有关。该文用24h血压监护(ABPM)与脑核磁共振(MRI)研究343名白人,267名黑人ABPM与MRI的关系。多因素回归模式证明,与脑白质密度增高有关的因素有:年龄(P≤0.00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0.006...
关键词:脑缺血性损害 非杓型 夜间血压 密度增高 同型半胱氨酸 多因素回归 脑白质 核磁共振 
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分析被引量:1
《中国基层医药》2007年第12期2068-2069,共2页刘文 周永胜 黄冠敏 张业斌 陈宏斌 路飞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伤,常伴有严重的脑肿胀和脑水肿,常引起颅内压急速升高,造成弥漫性脑缺血性损害和急性小脑幕切迹疝等,病死率、致残率高。我院自2001年起,借鉴国外最新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救治经验、救治急性...
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 诊治分析 小脑幕切迹疝 脑缺血性损害 救治经验 继发性损伤 颅脑损伤 致残率高 
选择性低温对犬脑缺血性损害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
《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第12期2292-2294,共3页陈蕾 刘建民 
目的:建立经脑室低温液灌注选择性脑低温模型,并观察其对犬脑缺血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犬全脑缺血30 min恢复血液灌注后,立即或半小时后经一侧侧脑室持续低温等渗盐水灌注(20℃),对侧侧脑室引流,4 h后自然复温,作脑组织染色及干湿比...
关键词:选择性脑低温 脑缺血  脑室灌注 
胰岛素治疗急性脑梗死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5年第17期41-41,共1页王新丽 
关键词:胰岛素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脑缺血性损害 急性脑血管病 动物实验 评分方法 国内外 脑卒中 
严重头外伤后植物状态4例尸检报告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4期259-261,共3页马树成 王立群 吕中强 魏守礼 
目的:探讨严重头外伤病人植物状态的原因。方法:对4例植物状态死者尸检观察。结果:4例尸检均可见脑及脑干弥漫性水肿,全部病例皮质及半数病例丘脑及豆状核有大灶性梗塞、出血,以及弥漫性轴索损害。结论:脑及脑干弥漫性水肿,广泛性缺血...
关键词:外伤后植物状态 尸检弥 漫性轴索损伤 脑缺血性损害 
下调脑区激活的可能机制被引量:4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第2期192-193,共2页刘伟 王新陆 周永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1165)
大脑缺血性损害后存在下调脑区,该区功能的激活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功能恢复。其激活的可能机制有:神经元的增殖、有效突触联系的形成、微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脑区 激活 可能机制 脑缺血性损害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功能恢复 神经元 突触联系 微环境 大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