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造

作品数:1590被引量:80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邵晓顺马立骥王雪峰孙咏梅周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江苏省监狱管理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黄丝带二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律与生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符雯艳:用“藏青蓝”践行教育改造新理念
《法律与生活》2022年第21期34-35,共2页 
个人简介符雯艳,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生前担任江苏省南通女子监狱六监区三级警长。2005年,符雯艳毕业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同年,她进入南通女子监狱工作。2019年10月1日,符雯艳完成当天工作后,在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幸遇难,年仅37岁...
关键词:女子监狱 司法行政系统 监区 个人简介 英雄模范 荣誉称号 中共党员 江苏省南通 
陈黎华: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执灯者”
《法律与生活》2022年第17期32-33,共2页 
用“爱的教育”治愈迷失少年“感谢陈黎华劳模工作室的警官,尤其是陈黎华警官,人监服刑3年以来,我第一次感受到有人管、有人爱的温暖。原来,厌学时有人严格要求、耳提面命是一种对我的爱;原来,冲动争吵甚至想动手打人时,有人抓住我的手...
关键词:爱的教育 陈黎 劳模工作室 严格要求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 警官 
浙江省第二监狱:“亲情速递”为服刑夫妻搭起“鹊桥”
《法律与生活》2018年第4期61-61,共1页潘凌 孙洪程 
一封信、一段视频、一朵百合、一只千纸鹤,表达了夫妻深情,许下了夫妻间最真诚的约定,也展现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成果。浙江省第二监狱的“亲情速递”平台以定制亲情短信和视频的形式,为长期无法会见的服刑人员与亲属...
关键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 浙江省 亲情 夫妻 速递 服刑人员 千纸鹤 视频 
伊金霍洛监狱亲情帮教工作融入五大元素取得良好效果
《法律与生活》2017年第17期61-61,共1页马银伟 
多年来,伊金霍洛监狱全面加强教育改造工作,充分发挥教育改造的攻心治本作用,在服刑人员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开展亲情帮教活动。从2017年年初到目前为止,伊金霍洛监狱已举办亲情帮教活动7次:首先,让服刑人员及其亲属...
关键词:平安监狱 帮教工作 亲情观 教育改造工作 服刑人员 元素 责任意识 文化活动 
抑郁症服刑人员矫正记
《法律与生活》2017年第12期40-41,共2页崔岩 
监狱人民警察承担着对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的艰巨任务,是由“恶”向“善”的摆渡人。监区来了抑郁症服刑人员按照法律规定,服刑人员入监时,民警要对服刑人员的心理、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排查,这是教育、管理服刑人员的第...
关键词:监区 监狱人民警察 教育改造 郁症 王冰 心理健康指导 判处无期徒刑 身体状况 医务部门 焦虑症状 
“洞穴”外的善良
《法律与生活》2017年第8期34-35,共2页刘建 
“洞穴理论”一天晚上点完名后,服刑人员王林申找到我,说他给家人写了一封信,希望我帮他发一下。在对信件进行例行检查时,我发现他的信中有很大篇幅是描述他对柏拉图“洞穴理论”的理解。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不仅是关于“洞穴理论”,
关键词:林申 一封信 例行检查 《理想国》 心态平和 监舍 作者简介 教育改造 卷中 监区 
为服刑人员心灵导航
《法律与生活》2016年第15期42-42,共1页王金亮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成立于1950年2月,现有五所押犯监狱。66年来,清河分局累计改造各类服刑人员、劳教人员14万余人。近年来,清河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教育改造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教育改造中心地位,突出监狱民警改造能...
关键词:教育改造工作 监狱管理局 导航 心灵 服刑人员 1950年 志愿者队伍 劳教人员 
从高墙内“醒”来的人
《法律与生活》2016年第15期43-44,共2页周连国 
2013年2月5日,一个普通而又平常的日子,XX分监区接收了一名叫李某某的服刑人员。走完收押程序,干警依法对李某某的犯罪情况和个人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李某某的刑罚执行和教育改造生活就此托开了帷幕。
关键词:“醒” 服刑人员 教育改造 刑罚执行 分监区 犯罪 干警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法律与生活》2014年第8期37-37,共1页段成 
在监狱组织的学习《光明行》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系列丛书活动中,我通过认真学习,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这部丛书是一座多维视角的知识宝库,它在给我们带来看得见、摸得着、贴得实的各种实用知识的同时,更为我们的思想注入了思维活力。特别...
关键词:自知 系列丛书 教育改造 实用知识 《光明行》 服刑人员 监狱组织 多维视角 
内蒙古伊金霍洛监狱让父爱穿越高墙
《法律与生活》2014年第4期61-61,共1页马银伟 
“监狱这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改造,让我感到欠家人、欠社会的太多了。别说让我为我儿子捐献肾脏,就是用我的命换他的命,我也愿意。”2014年1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监狱五监区服刑人员路秋(化名)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说。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 监狱 父爱 教育改造 媒体记者 服刑人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