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宪政

作品数:12被引量:3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单飞跃严颂尹长海丁立夫唐翔宇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省人民政府更多>>
相关期刊:《求索》《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企业家信息》《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经济宪政视角下的民营企业的组织机构
《企业家信息》2013年第10期8-9,共2页尹长海 
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条件下出现的新型企业群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也要受到法律的制约。我国的宪法在2...
关键词:民营企业 经济宪政 组织机构 非公有制经济 经济体制转变 宪法秩序 国家保护 经济建设 
经济宪政视角下的民营企业的组织机构
《市场论坛》2013年第7期45-46,共2页尹长海 
我国法律规定,国家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经济宪政主要用于建设法律条件下经济的自由秩序,这种秩序既能容忍国家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又必须使这种干预为自由的经济行为服务;经济宪...
关键词:经济宪政 民营企业 组织机构 转变 调整 
经济法之政府干预的宪政解读被引量:4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59-66,共8页董成惠 
宪政之于经济法的法治要求,意味着国家干预经济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国家干预经济的行为应该受到制约。经济宪政是以保障基本权利为基础、以社会本位为核心价值的宪政理念。为了实现政府干预的宪政目标,应限制行政权力,要...
关键词:宪政 政府干预 经济宪政 
经济法“社会公共利益”的规范分析——以功能主义为视角被引量:6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52-156,共5页陈蓉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BB213)阶段性研究成果;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1C0748)阶段性研究成果
经济法律规范中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内涵模糊不清,公共利益的归属主体与代表主体混为一谈。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法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经济法不可能对公共利益给出一个定式的界定。经济法的功能在于维护权利和控制权...
关键词:功能主义 经济法 社会公共利益 规范分析 经济宪政 
经济宪法学初探
《学理论》2009年第32期90-91,共2页韩浩 
通过"经济宪法学"这一词语字面表述,就可以判定认识到此学科是一门新兴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在政治法律学科与经济学相互交叉、渗透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兴的充满朝气的一门学科。经济宪法学以财产权为其系统理论基石,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关键词:经济宪法学 经济宪政 财产权 财政权 
简论经济法的人权观被引量: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76-79,共4页李永成 葛方林 
从法学思维出发,经济法必然要关注其视野下的人权保障问题。经济法视野下的人权表现可以以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划分作为认知视角。经济法人权观的实质是人权与财产权、经济自由与国家干预权的矛盾,其目的主要在于解决社会强弱势群体间在基...
关键词:经济法 人权 社会强弱势群体 经济宪政 
浅论经济民主
《消费导刊》2008年第14期135-135,共1页李翔 
经济民主近来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经济民主的含义各家却各有解读。笔者站在类比宪政的角度解读经济民主,提出经济民主包括经济领域的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两种自由;政治自由就是享有财产控制和运营的权利,并且保证该权利不被权利机...
关键词:经济宪政 经济民主 经济强权 
经济宪政视域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结构形式对经济权力配置的影响被引量:7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25-32,共8页单飞跃 严颂 
国家结构形式对中央与地方之间经济权力配置关系的深远影响,可通过经济宪政进行宪政统合与矛盾消解。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配置模式日显趋同,单一制与联邦制呈融合趋势。相较联邦制模式呈现宪治化优点,中...
关键词:经济宪政 国家结构形式 中央与地方关系 
经济宪政:宪政与经济关系新解读被引量:4
《求索》2006年第6期124-125,189,共3页单飞跃 唐翔宇 
宪政合意与宪政支持是一项合法性集体经济行动所不可缺少的,经济宪政的核心在于设定政府经济行为的正当程序。经济宪政能够为社会经济行动提供一整套合宪性的经济命令。经济宪政是一个有别于宪政经济学、经济宪法学、宪政的经济分析的...
关键词:宪政 经济宪政 
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公债制度初探被引量:2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104-107,共4页胡志勇 
本文从公共财政、市场经济、宪政观点出发,讨论建立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必然性与现实可行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从公共财政体制与法律建设角度看,目前建立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条件还不成熟,文章建议先在省和经济发达的市进行地方公债制度...
关键词:公共财政 地方公债 经济宪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