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运动

作品数:49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晓宇陈翔田雪梅周斌吉秀华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档案局香港中文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恋爱.婚姻.家庭(养生)》《新华月报》《天津支部生活》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日两国交涉“琉球分岛改约案”及其影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4年第3期190-200,F0003,共12页尤淑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琉球归属与近现代东亚国际秩序的重构”(16BZS077)的阶段性成果。
1879年日本借“废藩置县”为由,强行吞并琉球,拒绝与清朝交涉,并污蔑清朝驻日公使何如璋失礼。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出面调停后,中日两国讨论“琉球分岛改约案”的可行性,但各自解释格兰特的调停方案,难以妥协。清朝坚持琉球复国,日本却要...
关键词:《中日修好条规》 废藩置县 分岛改约 琉球救国运动 
冯玉祥在四川发起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
《四川档案》2021年第6期46-48,共3页张飞 
抗日战争后期,各种人财物消耗巨大,沦陷区扩大又导致税收减少,国民党内贪腐情况也日益恶化,财政入不敷出,赤字严重,中华民族可谓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唤起民众危机意识和爱国热忱,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冯玉祥在四川发起节约献金救国运动,...
关键词:冯玉祥 支援抗战 爱国热忱 救国运动 献金 沦陷区 抗日战争后期 危机意识 
从“红大”到“抗大”
《现代阅读》2021年第7期24-25,共2页谈志兴 
1936年是一个非凡的年份。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了陕北。日本侵略军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全国要求抗日的救国运动日益高涨而不可遏止。
关键词:日本侵略军 救国运动 中国工农红军 生死存亡 关键时刻 二万五千里长征 
唐代“骠国献乐”背后的秘密,一场以献乐为名的救国运动
《中国-东盟博览》2020年第7期90-91,共2页
唐贞元十八年正月(公元802年),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一支来自骠国的乐团到达了长安,在宫廷内为皇帝和群臣进行了一场盛大的乐舞表演。这支乐团由骠国王子亲自带领,这场表演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白居易还专门写了一首《骠国乐》盛赞表演...
关键词:白居易 骠国 唐德宗 乐舞 《骠国乐》 
朱锡昂:“至死也不能叛党!”
《党史博采(上)》2019年第9期40-44,共5页毛峥嵘 
朱锡昂,1887年4月出生在广西博白县沙河区山桥乡上洞村的一个教师家庭。1907年考入广东高等工业学堂。期间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积极参加反清救国运动,秘密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先后出任玉林五属教育团副团长...
关键词:民主革命思想  黄花岗起义 广西 资产阶级 救国运动 中学校长 革命运动 
民族主义的在地化:九·一八前后北碚的爱国救国运动被引量:1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35-147,共13页王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的重庆北碚城乡融合发展研究(1911-1949)"(18XZS050)
民族主义带有建设性和破坏性的两面。以往多研究破坏性的一面,较忽视建设性的一面;多从全国范围讨论,少有在地化的观察。20世纪30年代四川北碚民族主义的在地化过程经历了先觉者的觉醒和九·一八后大众觉醒的两大阶段。在此过程中,不仅...
关键词:民族主义 在地化 九·一八事变 卢作孚 北碚 
抗战时期新马华人教会救国运动考述(1937-1941)
《基督教学术》2018年第1期125-138,339,共15页谌畅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近代中国宗教的转型与发展”(17JJD770006)阶段性成果
抗战期间,兵燹惨烈,国家遭受了巨大损失。新马华人教会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在巩固自身基础、完善制度建设、促进教会组织发展的基础上,加紧与国内教会沟通合作,借鉴祖国教会的经验和神学思想,提高自身实力和影响力。同时,新马华人教会把...
关键词:抗日战争 新马华人教会 华侨基督徒 《南钟》 
邹韬奋的办刊生涯
《档案春秋》2018年第4期28-30,共3页黎霞 
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在上海去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纷纷举行追悼大会。10月7日,《解放日报》出了特刊,发表了中共中央9月28日致邹韬奋家属的唁电,追认邹韬奋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高度评价他的功绩:“韬奋先生二十...
关键词:邹韬奋 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党员 办刊 《解放日报》 中共中央 救国运动 
感悟分享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年第4期128-128,共1页张文宇(推荐人)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一部政论文集,其中十几篇文章于1896年至1899年先后发表于《时务报》和《清议报》上。这正是甲午战争和公车...
关键词:感悟 封建君主专制 戊戌变法 救国运动 《清议报》 《时务报》 梁启超 代表人物 
首任司法部长史良:女汉子与女君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8年第2期62-64,共3页何远琼 
1938年3月底的一天,一个身形高大的女子匆匆走进汉口一元路上的第一临时保育院.院里大群孩子一见她便簇拥上来,七嘴八舌地叫着:“史良妈妈,史良妈妈.”此时史良38岁,未婚,是大律师、妇女救国运动急先锋、抗日救亡知名爱国人士,也是中...
关键词:史良 司法部长 战时儿童保育会 君子 “妈妈” 救国运动 爱国人士 抗日救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