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运动

作品数:1430被引量:47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万杰王连捷金冲及唐培吉李正军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员会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抗战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沈钧儒与“一·二八”淞沪抗战
《群言》2025年第4期48-51,共4页邓一帆 
沈钧儒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和爱国民主人士,民盟主要创建者之一。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后,沈钧儒义无反顾地投身抵抗外来侵略的洪流中,带领民众掀起了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大大激励了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日热...
关键词:爱国知识分子 抗日救亡运动 沈钧儒 淞沪抗战 
“保卫和平真佛意”:巨赞与佛教界抗日救亡运动
《档案春秋》2025年第2期34-36,共3页陈华龙 
“近来读各方谈佛之书报亦不在少,青年人而着僧衣者亦多,其于抗战之尽力,反不如师等在南岳衡长一带当时之成就。”这是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田汉对巨赞在抗战期间领导南岳佛道救难协会的评价。对于抗战中的艰难险阻,田汉借佛家语对巨赞勉...
关键词:佛教界 巨赞 僧衣 中国现代戏剧 抗战期间 南岳 抗日救亡运动 自由幸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齐鲁遍燃抗战烽火
《春秋》2025年第1期38-39,共2页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并成功发动了徂探山等数十起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十几支人民抗日武装。这些英勇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入侵...
关键词:武装起义 抗日武装 抗日战争 抗日救亡运动 七七事变 中共山东省委 艰难困苦 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的贵州青年
《文史天地》2024年第8期84-88,共5页郑伟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拉开序幕。彼时敌强我弱,华北、华东的大片国土很快沦陷,大量机构、高校和工厂陆续迁往西南“大后方”,以空间的牺牲换取备战的时间。处于抗战“大后方”的贵州青年,在全国抗战局势的...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 敌强我弱 全面抗战 卢沟桥事变 抗日救亡运动 大后方 保家卫国 贵州 
澳门妇女心系祖国抗战
《党史文汇》2024年第7期51-55,共5页彭建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各地兴起。虽然战火没有烧到澳门,但在民族存亡之际,澳门同胞怀着赤子之心,积极支援祖国抗战。其中,妇女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抗战作出了特殊贡献。成立妇女救亡团体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
关键词:祖国抗战 抗日救亡运动 救亡团体 救国会 澳门同胞 特殊贡献 赤子之心 民族矛盾 
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抗日战争研究》2024年第2期124-143,共20页张秀明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海外华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祖国抗战,海外华侨以空前的规模被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内地学界在华侨与抗战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关键词:海外华侨 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 内地学界 全民族抗战 祖国抗战 研究视野 
抗日烽火中的孩子剧团
《炎黄春秋》2024年第6期53-57,共5页龚鑫 
导语: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8月13日,日军侵犯上海,淞沪抗战爆发。在争取民族生存与解放的斗争中,孩子也成了一支英勇的力量,以沪东临青中学为主的中小学生自发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9月3日成立孩子...
关键词:孩子剧团 抗日烽火 淞沪抗战 抗日宣传 中小学生 抗日救亡运动 七七事变 
抗战、动员与认同:《大声周刊》对民众的宣传动员(1937—1938年)
《攀枝花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李妍洁 吴仁明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国民党对西南地区农民抗战动员研究”(18XZS016);2022年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抗战时期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动员研究”(20800-2022MLL009)。
1937—1938年,中国正处于全面抗战的初期,大地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大声周刊》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南国统区的重要宣传刊物,肩负着引导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事业的重任。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大声周刊》挺身而出,以锐利的笔...
关键词:全面抗战初期 《大声周刊》 宣传动员 政治认同 救亡运动 
抗战歌曲推动“中华民族”观念广泛传播
《历史评论》2024年第2期106-107,共2页郑大华 
抗战歌曲对“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传播和最终形成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救亡运动,救亡歌曲也伴随着救亡运动的蓬勃兴起而产生。这些歌曲讴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颂扬中...
关键词:促进作用 帝国主义侵略 命运共同体 抗战歌曲 生死相依 英雄气概 血战到底 抗日救亡运动 
李凌与《新音乐》月刊
《红岩春秋》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李晶 
李凌(1913-2003),原名李树连,曾用名李绿永,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广东台山人。抗战时期,李凌在家乡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李凌奔赴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其间,他师从冼星海,见证了冼星海《...
关键词:冼星海 抗日救亡运动 抗战时期 李凌 音乐评论家 鲁迅艺术学院 音乐教育家 广东台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