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址

作品数:99被引量:424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新伟徐江雁雷兴山马健习通源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陕西岐山孔头沟遗址赵家台与独山居址区发掘简报
《文博》2024年第5期3-13,53,共12页种建荣 雷兴山 王洋 王占奎 王保平(照相) 董红卫(绘图) 刘军幸(绘图) 
陕西岐山县孔头沟遗址是周原地区一处大型商周时期聚落,可能为非姬姓高级贵族的采邑。200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遗址内的赵家台、独山两处居址区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先周晚期至西周时期灰坑33座,获得了丰富的考古...
关键词:孔头沟遗址 赵家台居址区 独山居址区 商周遗存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仰韶文化中心居址夯土围墙和Ⅰ号瓮城结构发掘简报
《中原文物》2024年第4期4-19,共16页顾万发 张盼(绘图) 樊丽君(绘图) 党国平(绘图) 郝世华(摄影) 汪旭 信应君 胡亚毅 刘青彬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第V阶段“中原与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课题编号:2020YFC152160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3~2018年度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与综合研究”(课题编号:19ZDA227);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研究项目“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的支持。
巩义双槐树遗址经过近年连续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确认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聚落。聚落中心区域有内、中、外三重环壕,内环壕北部发现有排房式大型中心居址区,其南侧偏东位置发现带有错位门道的两道围墙,综合判断是目前...
关键词:河南巩义 双槐树遗址 瓮城雏形 
西宁市大通县长宁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1
《考古》2023年第9期3-24,共22页 王倩倩 甄强 闫璘 蔡林海 胡晓军 任晓燕 李国林 刘林 卢悦 蒋辉 贾鸿键(拍摄) 刘林(绘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海大通长宁遗址发掘报告”(项目编号20AKG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青海官亭盆地先秦时期文化遗存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19BKG01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边疆考古与中华早期文明研究”(项目编号2022JZDZ024)的阶段性成果。
长宁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长宁镇长宁村西约1.5公里处,遗址坐落于湟水的主要支流北川河西岸二级阶地,东距北川河约3公里。遗址面积约46万平方米,海拔2340米,是一处以齐家文化遗存为主的大型聚落遗址(图一)。
关键词:西宁市大通县 长宁遗址 齐家文化 聚落居址 
甘肃甘谷毛家坪周代居址2012~2014年发掘简报被引量:3
《文物》2023年第5期4-29,1,共27页 裴建陇 梁云 方志军(绘图) 
2012~2014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再次对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灰坑、房址、瓮棺葬、灰沟、陶窑、土坑墓、踩踏面等遗迹,出土陶、石、骨、玉、铜、铁器等遗物。周代居址遗存主要是以绳纹灰陶为代表的秦文化遗存,...
关键词:早期秦文化 西周晚期 考古发掘 瓮棺葬 灰陶 绳纹 灰坑 甘肃东部 
洪都拉斯科潘遗址8N-11号贵族居址西侧北部建筑69N第Ⅰ层建筑被引量:1
《考古》2023年第4期53-65,F0002,共14页 龙啸 李新伟 李默然 荷西·拉莫斯 奥斯卡·丹尼尔·加西亚(摄) 何塞·温贝托·斯宾诺莎(图) 克里斯蒂安·莫利纳(绘)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玛雅文明中心——科潘遗址考古及中美洲文明研究”(项目编号2015KGYJ002)的资助。
2017年,对科潘遗址8N-11号贵族居址西侧北部69N第Ⅰ层建筑进行发掘,该建筑为一座石砌房址,其墙体内壁装饰有马赛克式雕刻,主室设有曲尺形石榻。出土遗物包括石雕刻、陶器、玉石器、骨器和海菊贝等。从陶器特征判断69N的年代应属康奈尔...
关键词:洪都拉斯 科潘遗址 贵族居址 玛雅文明 康奈尔期 
商代前期墓地研究
《古代文明辑刊》2021年第1期30-45,共16页张亚莉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商代前期的墓葬多散落在居住区内,没有经过有意识的规划,^(①)而现有的材料足以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本文将首先确认商代前期已经存在有意识规划的墓地,在此基础上分析墓地与居址的关系以及墓地的等级构成。
关键词:等级构成 墓地 商代前期 居住区 居址 墓葬 重新思考 规划 
陕西府谷寨山遗址庙墕地点居址发掘简报被引量:7
《文博》2021年第5期15-28,F0002,F0003,共16页邵晶 裴学松 乔建军 王明清 刘军幸(绘图) 王学文(绘图) 韩飞(绘图) 袁媛(绘图)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石峁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217);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庙墕地点位于陕西府谷寨山石城北部的一处山峁之上,北邻石马川河谷。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其进行了正式发掘,发现了一处石峁文化墓地和居址,出土大量遗迹遗物,另外还发现少量仰韶文化晚期遗存,为研究河套地区的仰韶文化与石...
关键词:府谷寨山遗址 庙墕地点 仰韶文化晚期 石峁文化 居址 
兴隆洼文化的聚落与社会--从白音长汗二期乙类环壕居址谈起被引量:6
《考古》2021年第9期69-81,F0002,共14页张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流域文明进程研究”(项目编号2020YFC 1521603)的资助。
白音长汗遗址环壕围合的聚落是兴隆洼文化最小的社会单元,同时期仅约25座房屋,除正中一座大型仪式用房外,其他房屋从室内空间分割来看,每座大致住4~5人。这种聚落人口在百人上下,是氏族公社一类的社会单元,往往还与其他氏族组成部落,因...
关键词:兴隆洼文化 白音长汗遗址 二期乙类遗存 聚落社会 
马家浜文化聚落居址观察
《东方博物》2021年第3期60-69,共10页葛金根 
马家浜文化居址建筑有半地穴、地面式和干栏式等多种形式,晚期地面式建筑较为普遍。房屋已利用梁柱结构来营建,墙体混合使用着土墙与木骨泥墙,建筑内具备满足人类居住生活必需的功能要素。居住布局上,血缘关系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纽...
关键词:马家浜文化 聚落形态 居址建筑 
湖南宁乡市罗家冲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存发掘简报被引量:1
《考古》2021年第5期3-26,F0002,共25页曹栋洋 何佳 尚金山(绘图) 曾心鑫(绘图) 高铁(绘图) 莫泽(拍摄) 孙明 胡明武 李义红 何再光 何晓亮 曾尚录 许红利 李强 王传明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开展的“沩水流域史前至商周时期文化遗址调查”成果之一;青山桥镇人民政府,桥北村村委会大力支持。
罗家冲遗址2013~2017年的发掘发现了丰富的石家河文化遗存,清理了房址、灰沟、灰坑、长方形坑状遗迹等遗迹,出土了陶器、石器等遗物。这批材料,特别是3组高规格回廊建筑材料对研究湘中地区石家河文化时期的聚落特征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湖南宁乡市 罗家冲遗址 石家河文化 居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