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诗歌

作品数:97被引量:4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田源熊辉颜同林王泽龙杨宝康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外诗歌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试论抗战诗歌的文体流变
《中外诗歌研究》2015年第3期14-16,共3页熊辉 
抗战诗歌特殊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方式己成为学界研究之津要,但在精神内涵和艺术形式之外,很少有人关注其文体变化。初期抗战诗歌主要采用自由诗形式,结构短小,属典型的“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待抗曰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诗人摒弃了...
关键词:抗战诗歌 文体流变 审美方式 历史价值 艺术形式 精神内涵 叙事诗 抒情 
艾青抗战诗集《我爱这土地》首发
《中外诗歌研究》2015年第3期46-46,共1页刘佳 
7月30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和浙江省金华市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艾青抗战诗集《我爱这土地》首发式在艾青的家乡金华市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艾青夫人高瑛,以及金华市市委书记徐加爱、金华市市长暨军民等出席了首发式。艾青...
关键词:《我爱这土地》 抗战诗歌 艾青 诗集 中国作家协会 市委书记 金华市 首发式 
报纸文艺副刊与大后方抗战诗歌——以重庆版《新华日报》《大公报》为例
《中外诗歌研究》2015年第2期27-28,共2页张立新 
一、报纸文艺副刊与大后方抗战诗歌的兴盛 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北平、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相继失守,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作为战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大量的文化资源汇聚重庆,重庆的报业空前活跃。除重庆本地大报《新蜀报》《...
关键词:《新华日报》 《大公报》 抗战诗歌 新办报纸 文艺副刊 大后方 重庆 《商务日报》 
抗战诗歌再认识
《中外诗歌研究》2012年第3期21-22,共2页周晓风 
我们一直以来总是把抗战诗歌仅仅理解为“战声”,理解为国统区的朗诵诗和解放区的街头诗。这样的理解固然是有道理的,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抗战诗歌的基本情况。但是,这样的对于抗战诗歌的理解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和充分的。
关键词:抗战诗歌 再认 街头诗 解放区 朗诵诗 国统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