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防灾

作品数:643被引量:679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马东辉苏经宇王志涛郭小东王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极罕遇地震在防灾减灾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唐山市建筑抗震易损性分析为例被引量: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8年第5期8-14,共7页张孝奎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K14B02-4)
以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分析普遍遭受设防烈度地震下城市建筑抗震能力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构建,以唐山市遭受极罕遇地震,分析了唐山市现状建筑在遭遇极罕遇地震下抗震能力。分析结果显示,唐山市现状一般建筑整体上基本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关键词:极罕遇地震 抗震易损性 情景构建 抗震防灾规划 
土地防灾适宜性评价的变权集对分析-Vague集耦合模型被引量:1
《建筑科学》2017年第3期19-24,共6页李波 马东辉 苏经宇 王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K14B0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一般项目(KM201610005029)
针对土地防灾适宜性评价复杂性、非确定性和动态性特征,以地表破裂危险性、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崩塌滑坡、地震工程地质分区、场地类别为评价指标,设计并建立了以集对分析和Vague集理论为基础的耦合式土地防灾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在评价...
关键词:抗震防灾 适宜性评价 耦合模型 
城市抗震防灾应急供水保障对策研究被引量:4
《工业建筑》2016年第6期8-11,20,共5页王志涛 郭小东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K14B01)
城市应急供水是震后人民生命安全保障和抗震救灾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条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构建应急供水体系并实施防灾保障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具有两道防线城市抗震防灾体系的基本思想,进一步对城市应急供水体系的构成、应急...
关键词:供水系统 抗震防灾 应急供水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评估被引量:2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709-717,共9页苏经宇 刘晓然 王威 马东辉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1BAJ08B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8017);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012000543114515)
为解决城市抗震防灾系统由于本身非线性、复杂性、动态发展性、自组织性等特点致使其难以量化评估的问题,实现依据地震时序的城市抗震防灾能力的动态评估,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抗震防灾能力动态评估模型.首先,回顾总结了城市抗震...
关键词:城市抗震防灾 系统动力学 因果反馈 动态模拟 
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评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被引量:11
《自然灾害学报》2013年第5期71-76,共6页刘晓然 苏经宇 王威 马东辉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K07B01;2011BAJ08B03;2011BAJ08B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01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1M500199);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2012ZZ-17)
针对城市抗震防灾系统具有多层次大规模的复杂性、动态性、自组织等特点,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回顾了城市抗震防灾相关研究的发展,总结了以往城市抗震防灾系统研究的不足;其次,给出了基于系统动...
关键词:城市抗震防灾能力 系统动力学 动态关联 因果反馈 仿真模拟 
城市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智能自主评价被引量:6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年第2期10-14,共5页乔鹏 刘朝峰 王志涛 刘召伟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BAK07B01;2011BAJ08B03;2011BAJ08B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208017);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2012ZZ-1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11M500199)
针对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中多指标非线性、限定性的问题,利用客观自主思想和智能算法,以强震地面断裂、崩塌滑坡、场地液化、场地震陷、地震工程地质分区和场地类型作为评价指标,提出城市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智能自主评价方法。该方...
关键词:城市用地 抗震防灾 适宜性 自主评价 场地类型 优势度 
基于GIS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被引量:3
《灾害学》2010年第B10期343-345,共3页郑茂辉 罗奇峰 翟永梅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J06B07;2008BAJ08B14)
探讨GIS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应用模式和关键技术,设计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结合郑州新区抗震防灾规划工作,介绍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综合数据库、震害预测分析模型以及GIS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为规划编制...
关键词:抗震防灾规划 GIS 数据库 震害预测 辅助决策 
城市地下管网震后安全恢复评价曲线研究
《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年第3期194-197,共4页刘洋 韩阳 巴松涛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16B03-04)
安全恢复评价曲线(SRAC)是应用主分量分析法降维的思想,根据管网恢复评价指标中存在着一定相关性的特点,用较少的指标来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描点形成安全恢复评价曲线。该曲线很好地解决了管网震后恢复评价过程中,多指标评价带来的选取...
关键词:地下管网 抗震防灾 安全恢复评价 主分量分析 聚类分析 
城市地下管网震后安全恢复评价曲线研究被引量:2
《供水技术》2009年第3期26-29,共4页刘洋 韩阳 巴松涛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16B03-04)
阐述了安全恢复评价曲线(SRAC)的原理与构造方法,将SRAC应用于地下管网震后安全恢复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给出了SRAC评价应用算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曲线很好地解决了管网震后恢复评价过程中多指标评价带来的指标选取的主观性、以及由此...
关键词:SRAC 地下管网 安全恢复评价 主分量分析 聚类分析 抗震防灾 
基于生态位构建的抗震防灾规划土地适宜性评价被引量:6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309-315,共7页王威 马东辉 苏经宇 韩阳 郭小东 王志涛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J06B01,2006BAJ16B04);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52004012200705);建设部重点资助项目(52004012200503).
针对城镇土地利用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的特点,利用生态位构建理论以抗震防灾场地为对象,系统地分析了生态位内涵的发展、生态位构建的机理,以及土地利用抗震防灾场地与环境变化间协同进化的特殊规律,提出用土地利用抗震防灾场地生态位的...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评价 抗震防灾 生态位构建 进化惯量 进化动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