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防震

作品数:28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包宗华包先康吴世泽王静平李俊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工程大学江苏炯测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住房保障》《杭州科技》《吉林水利》《云南建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要一蹴而就求全责备科技应用也要“让子弹飞一会儿”--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李杰
《中国应急管理》2023年第2期30-33,共4页付瑞平 
现代社会,燃气与供水、排水、供电、交通、通信、输油等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工程系统被称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其安全运行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这些系统工程一旦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 防灾救灾 生命线工程 系统工程 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 安全运行水平 抗震防震 
方寸天地凝聚抗震救灾精神
《防灾博览》2019年第6期30-33,共4页潘春华 
地震是对人类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了多套以抗震救灾为题材的邮票,方寸天地不仅展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决心及精神,而且也展示出我国悠久而丰富的地震资料,以及地震学先驱...
关键词:强烈地震 抗震救灾 河北唐山市 地震资料 自然灾害 地震学 研究成果 抗震防震 
大河沿水库工程坝体抗震设计与研究被引量:1
《吉林水利》2019年第12期43-46,共4页赵万强 
大河沿水库工程最大坝高76.00m,属于高坝。基础位于砂卵砾石层,最大覆盖层深度为175m。坝基存在不均匀沉降、抗滑稳定、地震液化等问题,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大坝抗震设计是工程设计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工程采用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计算...
关键词:深厚覆盖层 抗震防震 三维动力有限元 三项地震作用 
中央电视台光华路办公区建筑抗震防震系统分析被引量:2
《现代电视技术》2018年第6期152-155,共4页关杨 
抗震设施对建筑的安全使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新建建筑,如何根据其体量、特性、造型准确计算设计出抗震设防体系,是对生命财产最大的敬畏。中央电视台光华路办公区的主楼及电视文化中心两个项目均为复杂的超限高层建筑,超限...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光华路办公区 超限 抗震设防 
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防震关键技术及抗震能力评估方法的工程应用
《中国科技成果》2016年第11期60-60,共1页
基于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防震的研究还不够完善,钢管混凝土各部分所有杆件和整体抵抗地震的定量评估还不多,因此,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抗震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拱桥 抗震能力 评估方法 防震 应用 工程 技术 有限元模型 
国际抗震防震建筑发展趋势
《生命与灾害》2015年第6期10-15,共6页王志成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地震灾害频繁地困扰着人类,每次大地震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形成地震的原因十分复杂,截至目前,我们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这也给我们防御地震灾害带来了难度,尽管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
关键词:发展趋势 建筑 防震 抗震 地震灾害 国际 大地震 人类 
建筑工程抗震防震技术创新及应急基础能力建设研发课题通过验收
《云南建筑》2014年第2期13-13,共1页杨春瑞 
2014年3月28日,由省财政支持,省抗震防震(恢复重建)办公室委托震安减震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建筑工程抗震防震技术创新及应急基础能力建设”研发课题通过了验收。该研发课题的主要内容有:自动喷涂生产线、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低...
关键词:工程抗震 高层建筑 能力建设 技术创新 研发 防震 基础 橡胶隔震支座 
隧洞穿过活动断裂抗震防震问题研究方法探讨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年第4期394-397,共4页吴世泽 
通过工程实例提出动态方法研究隧洞穿过活动断裂的防震抗震问题,首先通过地表探槽和钻探初步判断活动断裂与隧洞相交的宏观位置;第二根据开挖揭露的断层性状,确定最新活动断裂的出露桩号;第三再通过施工地质编录资料研究抗震防震方案。
关键词:隧洞 活动断裂 抗震防震 动态方法 
绿色建筑之星——整体保温墙板生产安装工艺
《建设科技》2013年第19期108-109,共2页张领然 张利振 徐科化 马兆龙 张利宁 李俊强 
整体保温墙板生产安装工艺能使建筑隔热保暖、抗震防震、节省人力、物力,建设速度快,减少大量废气、废水、建筑垃圾排放,是绿色建筑的必要选择,推广和应用"整体保温墙板生产安装工艺"利国利民。具初步估算,全国若推广、可节省水泥1亿吨...
关键词:整体保温墙板 绿色建筑 隔热保暖 抗震防震 建设速度快 
《地震与地震灾害》通识教育之教学实践与探索被引量:1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5期58-60,共3页高金川 
《地震与地震灾害》课程是面向全校地质类和相近地质类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现了中国地质大学地学优势资源的共享。本文立足于《地震与地震灾害》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学时安排、教学方式方法、教学...
关键词:通识教育 地震 地震灾害 抗震防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