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

作品数:1403被引量:3187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郝飞钟华张宏誉程雷李邻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北京协和医院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儿科常用H_(1)抗组胺药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被引量:1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年第10期733-739,共7页胡利华 刘璐 陈慧颖 蔡和平 葛文彤 韩志英 皇惠杰 季兴 贾运涛 菅凌燕 姜楠楠 李中 李莉 梁华 刘传合 卢庆红 卢旭 马俊娥 缪静 任艳丽 尚云晓 申昆玲 孙华君 孙金峤 孙燕燕 汤建萍 王红 王良录 王晓川 喜雷 徐华 徐子刚 闫美兴 殷勇 张胜男 张中平 赵昕 赵德育 周薇 向莉 王晓玲 
儿童过敏性哮喘治疗药物研究及用药体系建设(HXZX-202107)。
H_(1)抗组胺药广泛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但在儿科的安全合理应用仍存在诸多挑战,且缺乏专门针对儿童使用H_(1)抗组胺药的处方审核相关的指导文件。现从H_(1)抗组胺药在儿科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给药途径、患儿的病理生理特性以及...
关键词:H_(1)抗组胺药 儿童 过敏性疾病 处方审核 专家共识 
儿童合理应用口服H_(1)抗组胺药的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版)被引量:7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2年第12期1365-1374,共10页周鹏翔 周薇 申昆玲 洪建国 詹思延 翟所迪 赵京 王良录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亚太生物免疫学会儿童过敏免疫风湿病分会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7ZX09304029-00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872939)。
口服H_(1)抗组胺药是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类别之一,但其合理应用仍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及药学指导,因此临床应用存在一定风险。本指南制订工作组基于当前最佳证据、专家经验和患儿家属意愿,采用证据推荐分级评估、制订...
关键词:H_(1)抗组胺药 儿童 变态反应性疾病 临床实践指南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伴纵行黑甲一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8年第6期367-369,共3页余晓玲 晋红中 方凯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因躯干、四肢红斑、丘疹8个月于2015年5月20日就诊我科。8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肿胀性红斑、花生米大红色丘疹、结节,部分皮疹排列成环形,伴瘙痒。皮疹以前胸及上肢为重,半月内可消退,但反复新发...
关键词: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纵行 红色丘疹 临床资料 抗组胺药 肿胀性 花生米 饮酒后 
单药加倍或多药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比较被引量:19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年第1期27-32,共6页李丽莎 关凯 崔乐 王瑞琦 
目的:比较口服单倍剂量抗组胺药与鼻喷糖皮质激素联用和口服双倍剂量抗组胺药,对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为期2周。将82例圆柏花粉过敏所致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2个组:联合组每日口服依巴斯汀10mg...
关键词:鼻炎 变应性 抗组胺药 鼻喷糖皮质激素 治疗效果 柏树花粉 
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年第10期660-662,共3页毛笑非 闫言 孙秋宁 
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双下肢、后背红斑、丘疹伴痒5年,泛发全身2年就诊。5年前无明湿诱因双下肢、后背多发米粒大匠疹,伴痒,逐渐融合成片,外院诊为“湿疹”,服用中药汤剂治疗(具体小详),无明显好转。2年前皮损逐渐累及躯干...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成人 临床资料 抗组胺药 双下肢 卤米松 红斑 丘疹 
荨麻疹能长期服用抗组胺药吗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3年第6期62-62,共1页文利平 
我得了慢性荨麻疹,服用抗组胺药已经一年了,我想请问,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多大的危害?听说抗组胺药长期服用一种的话会产生耐药性,需要几种交替吃吗?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长期服用 抗组胺药 耐药性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年第8期579-581,共3页李鑫 方凯 渠涛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因躯干四肢皮疹伴瘙痒6个月,加重伴双下肢肿胀半月入院。6个月前因“生气”、“受凉”后出现躯干皮疹,伴轻度瘙痒。不规则应用中药、抗组胺药及葡萄糖酸钙、复方甘草酸单胺静点(剂量不详),皮疹进一步加重...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复方甘草酸单胺 双下肢肿胀 葡萄糖酸钙 临床资料 抗组胺药 皮疹 头面部 
内淋巴积水的免疫损伤机制与治疗进展被引量:7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年第1期102-105,共4页蒋子栋 温彦华 
国家人事部归国启动基金择优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合作项目
内淋巴积水是一些由于内耳损伤所导致的不同的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随着免疫学尤其是变态反应学科的发展,内淋巴积水的病因学、血清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尤其组胺受体的研究和激素局部应用的研究,为临床上利用针对内淋巴积水环节的药物治...
关键词:内淋巴积水 抗组胺药物 激素 免疫反应 梅尼埃病 
组胺点刺皮肤试验的剂量—反应曲线下面积比较抗组胺药物的活性被引量:8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634-638,共5页王瑞琦 张宏誉 
目的应用组胺点刺皮肤试验的剂量—反应曲线下面积(AUDRC)比较抗组胺药物(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的抗组胺活性。方法90名健康志愿者及6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按随机、双盲的方法单次口服咪唑斯汀10mg,氯雷他定10mg或安慰剂1片。服药前及服药...
关键词:剂量-反应曲线下面积 抗组胺药 药效动力学 
应用皮肤试验抑制指数评价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4年第5期50-52,共3页李宏 何海娟 顾建青 
目的皮肤试验抑制指数(Skin Test Inhibition Index,STII)是评价抗组胺药疗效的一个药效学指标,本试验以阿伐斯汀为例应用STII方法评价抗组胺药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方法选择27例花粉症病人,分为阿伐斯汀组(24例)和安慰剂组(3例),并分...
关键词:皮肤试验抑制指数 阿伐斯汀 起效时间 抗组胺药 药效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