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

作品数:1403被引量:3187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郝飞钟华张宏誉程雷李邻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奥马珠单抗在H1抗组胺药物治疗下症状仍反复的慢性自发性/特发性荨麻疹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年第4期274-274,共1页陈奇权 
sarbjit等的一项名为ASTERIAI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评价了奥马珠单抗在难治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入组319例患者,随机均分成奥马珠单抗75mg、150mg、300mg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每4周给予皮下注射药物1次,共治...
关键词:特发性荨麻疹 药物治疗 控制症状 安全性 有效性 自发性 单抗 随机 
非抗组胺药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定位被引量:4
《皮肤病与性病》2015年第1期18-19,共2页钟华 
抗组胺药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核心地位不可替代。但除组胺外,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多种细胞因子也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导致抗组胺药治疗反应较差或抵抗,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非抗组胺药控制疾病。1应用非抗组胺药的指征目前无明...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抗组胺药 白三烯 血小板活化因子 细胞因子 皮肤划痕症 孟鲁司特 环孢素 特应性体质 雷公藤多甙 
抗组胺药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策略一一遵循“安全、有效、规则、全程”原则
《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1期7-8,共2页郝飞 钟华 
第二代抗组胺药无效时。是更换药物还是增加药物剂量?第二代非镇静的抗组胺药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首选,抗组胺药治疗无效时,优先考虑更换药物品种或联合用药,还是增加药物的剂量是临床十分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抗组胺药 治疗 药物剂量 安全 应用 联合用药 药物品种 
Ascher综合征伴睑黄瘤一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年第3期214-214,共1页翟志芳 钟华 杨希川 钟白玉 郝飞 
患者男,29岁,主诉双上睑下垂、黄斑伴口唇肿胀10年,于2010年5月13日至我科就诊。患者出生后双眼睑及口唇正常。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睑反复水肿,开始时每次发作约2~3d后消退,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过敏,给予抗组胺药...
关键词:ASCHER综合征 睑黄瘤 口唇肿胀 反复发作 眼睑水肿 上睑下垂 自行消退 抗组胺药 
关注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应用的策略被引量:18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年第1期2-4,共3页郝飞 钟华 宋志强 
抗组胺药通过拮抗H1受体来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影响变态反应发生的过程,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基本药物。最新研究表明,抗组胺药还可通过其他机制发挥更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就目前临床抗组胺药物选择及使用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抗组胺药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
《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42期9-9,共1页郝飞 钟华 宋志强 
抗组胺药通常通过拮抗H1受体来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从而影响变态反应发生过程,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基础用药。抗组胺药不仅阻断组胺所致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通过其他机制发挥更广泛的药理作用,由此基层医生应更新临床用药的理念。本文就...
关键词:抗组胺药 慢性荨麻疹 应用 病理生理过程 临床用药 受体结合 H1受体 发生过程 
从抗组胺药的作用机制谈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应用策略被引量:26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第11期763-764,共2页郝飞 钟华 宋志强 
抗组胺药物通常通过拮抗H1受体来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从而影响变态反应发生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抗组胺药可以通过H1受体依赖和非依赖途径起更广泛的抗炎作用,并可以成为反激动剂在组胺缺乏的情况下实施对组胺受体活性的抑制。这些...
关键词:抗组胺药 慢性荨麻疹 
4种抗组胺药对体外培养鼻息肉组织炎症因子表达影响的比较被引量:2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第24期2462-2464,共3页潘虎 郝飞 
目的比较多种药物对鼻息肉体外培养组织中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地塞米松、环孢素A等抗炎药物和鼻息肉组织体外共同培养,同时加入组胺、花生四烯酸致炎刺激物,培养24h后逆转录PCR法测定...
关键词:抗组胺药 咪唑斯汀 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 
抗组胺药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潘虎 郝飞 
目的:比较多种药物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地塞米松、环孢素等药物和皮肤组织体外共培养,同时加入组胺、花生四烯酸等致炎刺激物,培养24h后逆转录PCR法测定上述药物...
关键词:咪唑斯汀 抗组胺药 细胞因子 皮肤 
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53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第6期320-322,共3页郝飞 李惠 鲁元刚 尹锐 陈家秀 伍津津 孙仁山 邓军 
目的研究和比较左西替利嗪和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每日1次,每次5mg,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日1次,每次10mg,均连续...
关键词:左西替利嗪 西替利嗪 药物治疗 慢性荨麻疹 疗效 安全性 抗组胺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