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船

作品数:704被引量:25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张志平颜映邓晓东张书文伊小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航海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被引量:1
《航海》2015年第6期27-29,共3页孔宪才 尹宏 封婧 
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最先进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文章从船舶本身、船载科学探测系统、实验系统、网络系统及服务于考察作业的甲板空间和起吊作业装置等方面,呈现了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全貌。
关键词:船舶 规范 探测设备 科学考察 
新型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机舱通风系统的降噪措施被引量:3
《航海》2015年第5期62-64,共3页孔宪才 何春华 
本文从船舶建造设计任务书中用户对噪声控制的需求开始,通过设计院的设计、设备商的产品提供、船厂的施工控制和完工验收结果的全面过程介绍,系统阐述了该船机舱通风系统的降噪措施,不失为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
关键词:机舱通风 减震减噪 船舶设计 
从“雪龙”号救援俄罗斯船看极地航行风险及破冰船发展趋势被引量:4
《航海》2014年第2期14-18,共5页沈权 
最近,“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南极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的行动受到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的极大关注。俄罗斯科考船被困南极、“雪龙”号的救援行动,让不少人对破冰船的工作方式、破冰能力以及南极航行风险产生了浓厚...
关键词:极地考察船 救援行动 破冰船 俄罗斯 发展趋势 风险 航行 南极 
中国科考船装备ABB电力推进系统
《航海》2010年第4期29-29,共1页
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近日宣布,中国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深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将采用ABB先进的Azipod舱式电力推进系统,大幅提高船舶燃油效率,显著降低废气排放。
关键词:电力推进系统 ABB 考察船 中国 装备 AZIPOD 自动化技术 海洋科学 
“十一五”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进入建设阶段
《航海》2010年第1期48-48,共1页
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日前签约,标志着这个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关键词:“十一五” 海洋科学 考察船 基础设施建设 
“这里的每个流程服务都很到位”——上海远洋船舶供应公司为“雪龙”号服务纪实
《航海》2008年第4期13-14,共2页高元兴 赵建人 
今年4月,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载着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这是“雪龙”号历史上航行时间最长、跨越经度最广的一次远航。而在如此之长、如此艰苦的航行中,其中的后勤保障和生活饮食需求又该是多么重...
关键词:远洋船舶 供应 上海 服务 科学考察船 航行时间 后勤保障 
能直立的海洋考察船
《航海》2007年第6期22-22,共1页李有观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以直立的海洋考察船。这种船的桅杆、雷达设备和发动机等都安装在船首,船员舱和厨房是悬空的。在需要直立时,船尾下沉,船首向上。整艘船就直立在海上。这种船在有狂风巨浪的情况下也能...
关键词:海洋考察船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雷达设备 科学考察 船首向 科学家 发动机 船员 
脱胎换骨的“雪龙”号出征南极
《航海》2007年第6期5-7,共3页
一个重达11400吨的钢铁巨人在上海脱胎换骨,而后它就驶向地球的南极执行第二十四次科学考察任务。耗资近两亿。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在上海大修后,于11月12日开赴南极。
关键词:南极 极地考察船 科学考察 上海 
科学考察船系列邮品集锦
《航海》2007年第1期46-47,共2页顾惠根 
“海洋绿洲”的哀鸣
《航海》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徐新明 
寂寞的海洋 经常出没于澳大利亚港湾的"坦葛罗阿号"科学考察船,正横跨塔斯曼海域,向诺福克海岭驶去.研究人员要对这一带的海山海岭展开全面调查.很快,他们将声纳仪器置入海面2000米以下的海底.仪器很顺利地沿着海山的斜面下沉,并将海山...
关键词:海洋绿洲 科学考察船 声纳仪器 海山观测 海洋生物 海洋资源 海洋生态系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