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出土

作品数:131被引量:20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赵志军徐飞张慧杨隽永何秋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农业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我国考古出土葡萄属种子遗存初探——兼论本土葡萄属植物的栽培可能
《中国农史》2024年第6期38-50,共13页钟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形成与发展(一期)”项目(2022YFF090350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西天山地区植物考古视角下的生业模式动态变化研究”(20CKG0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生业、资源与技术研究”(2020YFC1521606);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项目“中国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2023KGYJ039)。
近年来,随着我国考古出土的葡萄属植物遗存日渐丰富,对其在不同时期的利用方式,以及是否为古人所栽培驯化等议题,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囿于考古发现过于零星,以及葡萄属种子遗存存在的自身研究缺陷等问题,相关研究一直难以深入开...
关键词:本土葡萄属植物 欧亚种葡萄 栽培属性 植物考古 
考古出土炭化大豆的鉴定标准和方法被引量:27
《南方文物》2017年第3期149-159,共11页赵志军 杨金刚 
国家文物局指南针专项"栽培大豆的起源和早期耕作技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课题"中国古代农业起源和发展"的资助
考古遗址出土的大豆遗存主要是炭化的大豆粒。本文通过对现生大豆标本形态特征的观察、大豆粒的炭化实验、鱼化寨等重点考古遗址出土炭化大豆的检验,建立了科学的考古出土炭化大豆遗存的鉴定标准和方法,依据豆粒、种皮、子叶(豆瓣)和尺...
关键词:大豆遗存 鉴定标准 炭化实验 种皮 子叶 
四川成都城乡一体化工程金牛区5号C地点考古出土植物遗存分析报告被引量:16
《南方文物》2011年第3期68-72,59,共5页姜铭 赵德云 黄伟 赵志军 
通过题目读者不难发现,前两篇植物考古的文章都涉及到在四川地区开展的浮选工作,其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对浮选结果的分析,探讨四川地区的早期农业生产特点。金牛区5号C地点是成都金沙遗址的一个发掘点,年代在商周时期。通过对该地点浮选...
关键词:四川成都 城乡 一体化工程 金牛区 文物考古 出土 植物遗存 金沙遗址 研究所 中原地区 文化遗存 田野考古 四川大学 世纪 历史文化 功能分区 都城遗址 成都市区 生活区 考古学 
从历史文献看考古出土的小粒炭化稻米被引量:2
《中国农史》2006年第1期10-15,共6页游修龄 郑云飞 
考古研究人员常常集中注意力于栽培稻是何时何地从多年生野生稻驯化而来,包括籼和粳在内。对于一年生野生稻通常不在视野之内。事实上,除大量考古出土的炭化稻谷(米)外,在华东和华南的新石器遗址中还出土有少量小而轻的炭化稻谷(米),时...
关键词:多年生野生稻 一年生野生稻 栽培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