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偶婚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陆双梅李志农王天玉张亚辉周燕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藏发展论坛》《西藏研究》《民族学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联盟与多偶婚:作为政治范畴的媵妾制与巴力婚被引量:2
《民族学刊》2018年第4期79-89,126-128,共12页黄子逸 张亚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理论与蒙藏佛教社会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5BSH094);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项目"水利制度与中国边疆的封建类型:基于藏边诸社会的比较研究"(2016)阶段性成果
基于葛兰言关于上古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研究梳理,本文讨论了多偶婚研究在政治人类学中的价值意义。通过比较上古中国的媵妾制和古代阿拉伯的巴力婚这两种多偶婚形式所代表的两种联结社会的不同方式,可以看到群婚制的不同发展方向...
关键词:多偶婚 媵妾制 巴力婚 葛兰言(M.Granet) 
浅谈古代汉地与西藏多偶婚的区别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97-98,106,共3页周燕 
多偶婚是古代汉地和藏地普遍存在的一种婚姻形态。但由于社会价值观、家庭伦理观、自然环境等差异,两地多偶婚在形式、目的、家庭地位和法律地位、社会评价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分清这些区别,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婚姻形态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多偶婚 一夫多妻(妾) 一妻多夫 
后藏农村多偶婚姻现状及其原因——以日喀则夏鲁村为例
《青藏高原论坛》2015年第4期53-61,共9页谭斯颖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度课题<夏鲁村民族志>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QZY1513);西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点创新项目资助(CX2015BS04)
本文基于2015年春天在后藏最大的农村——夏鲁村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活态个案呈现后藏农村地区多偶婚姻的现状,以打破人们关于藏区这种独特的婚姻形态的认识误区。根据田野的调研数据,笔者发现在日喀则年楚河一带的农区多偶婚姻在当下...
关键词:后藏农区 多偶婚姻 家庭策略 
昌都地区江达县娘西乡强白村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婚姻形态调研报告被引量:2
《西藏发展论坛》2013年第4期68-72,共5页次仁卓玛 
藏族的婚姻家庭形态主要以一夫一妻为主,同时也存在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两种多偶婚姻家庭形态。本文就多偶制婚姻形态较为典型的昌都江达县娘西乡强白村为抽样调查点,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该村婚姻家庭现状进行系统、深...
关键词:强白村 婚姻形态 现状 多偶婚 
多偶婚姻:传统与生境下的理性选择——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奔子栏村为例被引量:4
《思想战线》2009年第4期31-36,共6页李志农 陆双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云南藏区族际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07CMZ003);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云南藏区多偶家庭的人类学思考"(08Z001)阶段性成果
生活在青藏高原东南缘金沙江高山峡谷中的云南德钦县奔子栏村藏族,至今仍保留着较多的一妻多夫家庭和少量的一夫多妻家庭。通过对该村的田野调查发现,传统文化及他们所处的资源环境与这种婚姻形式间存在着最密切的关系。这一发现为博厄...
关键词:云南 藏族 多偶婚姻 奔子栏村 
云南省德钦县藏族多偶婚习俗初探
《神州民俗》2007年第7期33-35,共3页马妘凤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人类婚姻家庭形态随着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依次更迭,经过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存在多种婚姻形态,其中最普遍的为一夫一妻的单偶婚。但生活在我国云南省德钦县的藏族人们却存在着多偶婚的婚姻模式,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婚姻模式 藏族 多偶婚 血缘关系 
论藏族札巴部落婚姻家庭形态的变迁被引量:1
《西藏研究》1991年第4期146-151,共6页根旺 
扎巴部落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雅砻江支流鲜水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分属道孚县与雅江县管辖,即道孚县的札坝区和雅江县的札麦区。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札坝区人口4845人,札麦区1472人,共计6317人。该部落自称“札巴”,周围藏...
关键词:单偶婚 家庭形态 部落 婚姻形式 婚姻形态 核心家庭 甘孜藏族自治州 多偶婚 变迁 大家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