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有机碳

作品数:265被引量:1922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石晓勇张继红刘毅石学法吴文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秸秆和生物炭对油菜-玉米轮作下紫色土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2
《草业科学》2018年第3期482-490,共9页陆畅 徐畅 黄容 田冬 高明 
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办项目(CQNZ2016DY12);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8)
为揭示西南紫色土区有机碳库对秸秆还田和施用生物炭的响应,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油菜(Brassica napus)-玉米(Zea mays)轮作制度下,对照(CK)、秸秆还田(CS)、施用生物炭(BC)、秸秆+生物炭1∶1混施还田(CS+BC)、秸秆+速腐剂还田(CS+...
关键词:秸秆 生物炭 颗粒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不同前茬与施氮量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夏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4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年第1期19-27,共9页孙小花 牛俊义 赵刚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2012BAD09B03)
研究了不同前茬(冬油菜茬、冬小麦茬)与不同施氮量(N0,0 kg·hm^(-2);N120,120 kg·hm^(-2);N240,240 kg·hm^(-2))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夏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夏玉米产量,与不施氮比较,冬油菜茬和冬小...
关键词:冬油菜茬 冬小麦茬 施氮 夏玉米 产量 总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长白山两种森林类型土壤颗粒有机碳和黑碳分布特征被引量:3
《林业科学研究》2017年第2期222-231,共10页孙金兵 高菲 宋金凤 崔晓阳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7B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403202)资助
[目的]量化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土壤颗粒有机碳和黑碳含量及分布特征,为研究东北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和积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粒径分组方法测定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土壤表层(A_(11))和亚表层(A_(12))颗粒有机碳(P...
关键词:颗粒态有机碳 黑碳 分布特征 土壤基本性质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华北农田土壤固碳的影响及原因分析被引量:25
《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第S2期103-110,共8页代红翠 陈源泉 赵影星 崔吉晓 杨肖蕾 肖禾 隋鹏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4B03;2012BAD14B07)
中国农业面临着废弃物数量大、污染严重,农田土壤生产力低的现实问题。该研究以增加农田土壤固碳为目标对砂质农田进行有机物料还田,将秸秆、猪粪、沼渣和生物炭4种物料用尿素调节等氮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可溶性有机碳 
火烧对大兴安岭樟子松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1
《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第5期322-326,共5页张茂增 辛颖 赵雨森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08B02)
以大兴安岭轻度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探讨火烧对樟子松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火烧改变了樟子松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的组成和含量。轻度火烧使樟子松天然林0—5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含...
关键词:大兴安岭 土壤有机碳 黑碳 易氧化碳 颗粒有机碳 
长期种植绿肥稻田土壤颗粒有机碳演变特征被引量:22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第6期1439-1446,共8页刘立生 徐明岗 张璐 文石林 高菊生 董春华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05B05);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2;201203030;201103005)资助
【目的】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探讨长期冬种绿肥稻田颗粒有机碳演变特征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水田轮作制度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测定了1982年至2012年每6年一次的历史土壤-样品的颗粒含量、颗粒有机碳...
关键词:演变特征 颗粒有机碳 绿肥 稻田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不同活性组分储量及分配的影响被引量:57
《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第12期3491-3498,共8页王虎 王旭东 田宵鸿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1;2007BAD89B16)资助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有机碳(MOC)储量及其在总有机碳(TOC)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相对于翻压还田(WR),小麦秸秆覆盖还田(WM)0~20 cm耕层TOC和MOC储量...
关键词:秸秆还田 有机碳储量 总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矿物结合有机碳 
基于碳稳定同位素示踪的金水河颗粒有机碳来源辨析被引量:9
《生态学报》2014年第19期5445-5452,共8页谭慧娟 夏晓玲 吴川 张全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30010;31200354);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06C03)
颗粒有机碳(Particle Organic Carbon,POC)在河流碳循环中占重要地位,并能提供流域内自然及人类活动的记录。通过采集和测定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河岸带土壤和植物及河流中藻类和悬浮颗粒有机碳(POC)的季节性碳稳定同位素值和C/N比值,对...
关键词:金水河 悬浮物 颗粒有机碳 δ13C C/N比值 
不同耕法和培肥措施组合对农田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4
《生态学杂志》2013年第5期1227-1232,共6页邹娟秀 隋鹏 高旺盛 陈源泉 张建省 石彦琴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6B15;2012BAD14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0875)资助
通过2009—2012年在河北吴桥开展旋耕、深松、翻耕、免耕4种耕法以及有机肥、秸秆、化肥3种培肥措施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0~20cm耕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变化。结果表明:连年进行耕作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碳的固...
关键词:总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翻耕 免耕 深松 旋耕 秸秆还田 有机肥 
生物慢滤技术中的微生物作用研究被引量: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3年第2期137-143,共7页刘来胜 周怀东 刘玲花 吴雷祥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J21B03)
为了探讨生物慢滤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作用,本文对滤床不同深度的滤料取样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表层生物黏膜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包括细菌、藻类、原生动物以及各种微生物分泌物,这些微生物形成了良性循环食物链。本文对滤床不...
关键词:生物慢滤 颗粒有机碳 微生物 机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