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幔相互作用

作品数:22被引量:483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郑建平汪欢顾晟彦张文兰林锦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科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的高温高压实验:对地幔不均一性成因的启示被引量:2
《地球科学》2019年第12期4112-4118,共7页王春光 许文良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No.2015CB856101)
使用活塞-圆筒式高温高压装置进行一系列榴辉岩部分熔融熔体与橄榄岩反应实验,可以为深入了解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地幔不均一性的成因提供重要信息.实验使用反应偶的方法,并在0.8~3.0 GPa和1200~1425℃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
关键词:俯冲带 壳一幔相互作用 地幔不均一性 熔体一橄榄岩反应实验 岩石学 
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记录的碰撞造山过程中地幔楔的地壳交代作用被引量:7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年第3期459-484,438,共26页陈仁旭 尹壮壮 夏春鹏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课题(XDB18020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90624,4187303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856106)
地壳交代作用是洋壳俯冲带板片-地幔界面的普遍现象,由于地幔楔样品的缺乏,其识别存在困难。而碰撞造山带广泛出露的地幔楔来源的造山带橄榄岩则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对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些成果...
关键词:造山带橄榄岩 碰撞造山带 俯冲带 壳-幔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传输 大别-苏鲁造山带 
北阿尔金喀腊大湾南段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SHRIMP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壳-幔相互作用的指示被引量:9
《地质学报》2017年第6期1227-1244,共18页吴玉 陈正乐 陈柏林 王永 孟令通 何江涛 王斌 韩梅梅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1BAB06B08-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U1403292;41502086);国土资源部公益行业科研专项(201411024-3)联合资助
喀腊大湾位于北阿尔金山的中东段,区内分布有大量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体,这些岩体为探索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出露在喀腊大湾南段的二长花岗岩展开了详细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
关键词:二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SHRIMP U-Pb年龄 Hf同位素 北阿尔金 
豆乍山产铀花岗岩中暗色残留体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4
《铀矿地质》2014年第4期212-218,共7页方适宜 范立亭 陶志军 刘飞宇 
核能开发项目"桂北地区铀矿深部定位预测技术研究"资助
岩石的宏观微观特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表明,豆乍山中细粒花岗岩与包裹在其中的暗色岩块具有一致的锆石铀铅同位素年龄,排除了暗色岩块源自于深部变质岩残留体或浅部围岩捕虏体的可能性;而它们的岩石化学、...
关键词:暗色残留原浆结晶体 不完全混融 壳-幔相互作用 产铀花岗岩 
大-小兴安岭接合部早-中侏罗世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及成因被引量:16
《地质通报》2013年第5期717-729,共13页李仰春 张克信 吴淦国 肖庆辉 杨晓平 张达 赵焕利 韩振哲 刘旭光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5万卧都河幅黑河市幅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编号:1212010510608)
大-小兴安岭接合部出露的大面积侵入岩传统认为属于华力西期。通过对3个典型岩体的解剖,获得了最新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69Ma±2Ma和177.4Ma±1.7Ma,闪长质包体为179Ma±2Ma,主量、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们为形成...
关键词:早-中侏罗世 侵入岩 壳-幔相互作用 陆壳生长方式 大-小兴安岭接合部 
福建明溪麻粒岩包体的年代学和矿物学特征:地温曲线及其华南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意义被引量:2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3年第2期212-221,共10页黄小龙 钟军伟 于洋 李洁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1-YW-15-2;KZCX2-YW-QN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1121002)
明溪新生代玄武岩中的麻粒岩包体将为探讨华南地区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过程提供线索。锆石U-Pb定年表明麻粒岩包体的原岩曾经历多期次岩浆活动,并以最后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最强,其锆石εHf(t)值普遍较低(-16.1~-6.3),应以再...
关键词:下地壳 麻粒岩包体 地温曲线 底侵作用 中生代 华南 
湘南荷花坪地区王仙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被引量:10
《华南地质与矿产》2012年第2期115-123,共9页王显彬 蔡明海 彭振安 徐明 刘虎 郭腾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972073)资助
王仙岭岩体由两期花岗岩组成,早期花岗岩发生钨锡矿化,晚期花岗岩无矿化显示。本文对两期花岗岩主量、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形成构造环境及其与成矿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成矿花岗岩与不成矿花岗岩主要区别在于早期花岗岩富含电气...
关键词:王仙岭岩体 壳-幔相互作用 钨锡成矿 热-应力松弛 湘南 
南秦岭西坝岩体的壳-幔相互作用:岩相学和锆石饱和温度计制约被引量:4
《矿物学报》2011年第S1期401-402,共2页汪欢 王建平 刘必政 刘家军 曹瑞荣 程建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030423);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科技项目
花岗质岩石作为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大陆地壳生长和演化的有效工具,其携带的包体在探讨壳-幔相互作用和地球深部过程中亦具有重要意义。西坝花岗质岩体是南秦岭印支期花岗质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岩体中分布有较多的暗色微粒包体...
关键词:西坝岩体 饱和温度 暗色微粒包体 南秦岭 锆石 重要组成部分 相互作用 岩相学特征 花岗质岩石 侵入体 
汉诺坝玄武岩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Re的挥发性丢失和壳-幔相互作用的证据被引量:3
《岩石学报》2010年第4期1265-1276,共12页江琳 支霞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036、40473008);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07LCD06)联合资助
本文报道了采自汉诺坝玄武岩区周坝和白龙硐剖面以及白布洛张20井等地29个玄武岩样品的Re、Os含量和^(187)Os/^(188)Os比值。Os含量为11×10^(-12)~314×10^(-12),Re含量为40×10^(-12)~238×10^(-12),Re和Os含量有正相关趋势。碱性...
关键词:RE-OS同位素 汉诺坝玄武岩 Re挥发性丢失 壳-幔相互作用 
苗儿山产铀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MME)的发现与壳-幔相互作用被引量:2
《矿物学报》2009年第S1期625-626,共2页范立亭 方适宜 陶志军 梁永东 
关键词:暗色包体 暗色微粒包体 花岗岩浆 相互作用 产铀花岗岩 微量元素 同位素地球化学 草坪 岩浆混合作用 宏观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