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涎症

作品数:28被引量:2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史彬李振华周平安李庆华毕红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中医临床》《四川中医》《常州实用医学》《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针灸从脾肾同治治疗多涎症1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5期1012-1013,共2页刘军兵 陈蓉 程惠 潘力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马有度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
多涎症多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不分白昼,甚中则自行流出口外之症。又称为“喜唾”。归属中医学“多涎”、“多唾”、“痰饮”范畴。严重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古之医者也有文献记录此病诊治,《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病水...
关键词:脉证并治 理中丸 多涎症 辨阴阳 胸上 丸药 多唾 痰饮 
侯春光主任医师运用吴茱萸汤治疗儿科验案3则
《中医儿科杂志》2023年第1期32-34,共3页朱莉 金珍珍 侯春光(指导) 
吴茱萸汤出自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温中补虚、降浊化饮之功,主治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及少阴吐逆等。侯春光主任医师擅用经方治疗儿科疾病,认为经方应用,不仅要辨阴阳、气血、脏腑,还要辨方证,要有是证,用是方,方证结合则常有“覆...
关键词:吴茱萸汤 儿科 多涎症 头痛 腹痛 临床经验 侯春光 
多涎症脾肾同治临证验案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年第5期101-103,共3页凌桂华 肖静 周舒雯 张会择 赖宇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NO.2018JC012)。
多涎症以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吐,不分昼夜为主症。多责于脾阳虚衰,日久及肾,脾肾两虚,水湿不化,上泛为涎。现举验案1则,从脾肾同治入手,治以温脾化饮、益肾摄唾,方以理中汤加减,疗效显著。
关键词:脾肾同治 多涎症 验案 
附子理中丸加味治疗多涎症63例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年第66期85-85,87,共2页黄有伟 
脾主运化,依赖脾阳运化水谷精微、水湿,开窍于口,在液为涎,是故唾涎之异当责之于脾。若脾阳不足,水湿不化,聚而为痰为涎,上泛于口,则口中涎液增多,重者可导致口内涎满如水,频频唾吐或者吞咽不止。笔者多年来采用附子理中丸加味温脾化湿...
关键词:脾阳不足 水湿上泛 温脾化湿 益气摄涎 附子理中丸加味 
多涎症证治探讨被引量:5
《现代中医临床》2018年第4期46-48,57,共4页周海艳 丁佳媛 刘绍能 
多涎症是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的病症。唾液又叫口液、口水、口津、唾沫,其中较清稀的称作涎,较稠厚的称作唾。《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九》[1]云:"津液各走其道。目为泣道,腠理为汗道,廉泉为涎道,鼻为涕...
关键词:多涎症 病机 治疗 
多涎症的脾肾论治
《常州实用医学》2018年第1期24-25,共2页盛叶 
内经有云,“五脏化液,……脾为涎”、“五液,……脾主涎”,历代医家注重从脾论治多涎症,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涎由脾、肾共同所主,以脾为主”的观点,在治疗上虽侧重于脾,亦不离乎肾。从脾论治当辨虚实寒热,分证论治;对于治脾,效...
关键词:  论治 多涎症 
脾肾同治唾液腺分泌增多症验案举隅被引量:6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年第8期104-105,共2页史彬 刘南阳 毕红岩 李振华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I10B00)
唾液腺分泌增多症的根本病因在于脾肾亏虚,水液运化失司,摄纳失调,临床分为多涎症与多唾症两种不同表现。辨证应从脾肾两脏着手,以温阳化饮、健脾益肾为治法。本文列举唾液腺分泌增多症验案2则,以理中汤、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为基础方,...
关键词:脾肾同治 唾液腺分泌增多症 多涎症 多唾症 验案 
多涎症脾肾同治验案举隅被引量:2
《环球中医药》2017年第8期1013-1015,共3页史彬 刘南阳 杨迪 李振华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4BAI10B00)
多涎症临床辨证多从脾肾两脏着手,病机为脾阳虚衰,水湿不化,上泛于口。日久及肾,最终致脾肾两虚,以健脾化饮,益肾摄涎为治法。本文列举多涎症验案2则,以理中汤、苓桂术甘汤温阳利水化饮为基础方加用益肾摄涎之品,疗效显著。
关键词:脾肾同治 多涎症 验案 
华海清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多涎症1例被引量:3
《江苏中医药》2016年第5期60-61,共2页倪雪娇 
多涎症,是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甚则自行流出口外之症,古人又称为“喜唾”,多见于小儿,成人亦偶患之,临床治疗棘手.导师华海清教授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顽固性成人多涎症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辛开苦降 多涎症 中医药疗法 验案 
中医治小儿多涎症
《家庭中医药》2016年第4期44-45,共2页贾佩琰 
涎为津液之一,《素问·宣明五气篇》日:"脾为涎。"为什么说涎是脾液呢?首先,脾开窍于口,涎为口中之液;其次,津液由肺、脾、肾三脏调节,其中脾主要负责"制",既不能使水分过盛,也不能使水失布达,涎液就是依仗脾之制约,既不溢于口外...
关键词:脾开窍于口 涎液 宣明五气篇 滞颐 多涎 温脾 健脾益气 口咽干燥 燥湿 益智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