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小穗小麦

作品数:9被引量:6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郑有良魏育明房敬业孙东发田士林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西南农业学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麦类作物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多小穗小麦10-A EMS突变株系的农艺性状评价被引量:7
《核农学报》2020年第3期477-486,共10页熊君 杨珂 易晓余 许珂 匡成浩 张志鹏 陈国跃 李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0102-13);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2018JY0020).
为深入了解多小穗小麦种质10-A EMS突变株系的表现,对经0.8%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种子产生的M4突变株系群体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22个突变株系间在株高、穗长、总小穗数、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单株产量等性...
关键词:小麦 甲基磺酸乙酯(EMS)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多小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研究被引量:1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3期338-341,共4页田士林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9C210004)
通过对17个多小穗小麦品系的7个农艺性状的研究,分析多小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株高、千粒重、籽/杆、小穗数、干/鲜、旗叶面积、有效分蘖与其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个性状对蛋白含量的影响均不高,株高和籽杆比两个...
关键词:多小穗小麦 蛋白质 农艺性状 
多小穗小麦综合性状轮回选择改良研究被引量:6
《麦类作物学报》2007年第5期794-797,共4页李维平 张文莉 田士林 李云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0501-148)
为进一步改良多小穗小麦的综合性状,利用太谷核不育材料(含显性Ms2基因),导入多小穗基因和中矮秆Rht10基因进行轮回选择育种。结果表明,轮回选择使多小穗基因与Ms2基因和Rht10基因相结合,使群体主茎小穗数达到24-27个,植株高度从100 c...
关键词:小麦 多小穗 轮回选择 
多小穗小麦51885的多小穗性遗传及与剑叶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z1期61-67,共7页房敬业 孙东发 
51885是一个选自八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的大穗多花型多小穗小麦,以51885与7个普通小穗数小麦品种的F2为材料,分析51885的多小穗性及其剑叶组成性状(剑叶长度、宽度、厚度)在F2的表现,以及其多小穗性与剑叶组成性状的相关性.结...
关键词:小麦 多小穗 遗传 剑叶性状 连锁 
内源激素与多小穗小麦幼穗分化持续时间的关系被引量:8
《麦类作物学报》2000年第2期35-38,共4页魏育明 郑有良 
四川省教委和四川省科委资助项目
以多小穗小麦品系 1 0 -A及其改良系为供试材料 ,在小麦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中 ,研究了吲哚乙酸( IAA)、玉米素 ( ZT)、赤霉酸 ( GA3)和脱落酸 ( ABA)等 4种内源激素与小麦幼穗分化持续期和小穗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小穗数与单棱分化和...
关键词:小麦 幼穗分化 内源激素 多小穗品系 持续期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和RFLP标记检测多小穗小麦新种质10-A中的黑麦染色质被引量:30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年第7期722-725,共4页魏育明 郑有良 周荣华 贾继增 
利用APAGE、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RFLP标记,对导入黑麦(SecalecerealeL.)多小穗等性状创制的小麦新种质10_A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APAGE分析发现,10_A与其他1RS/1BL易位系一样,含有1R...
关键词:黑麦 多小穗小麦 荧光原位杂交 RFLP 染色质 
多小穗小麦10-A幼穗发育的遗传研究被引量:6
《西南农业学报》1997年第3期43-47,共5页杨武云 黄钢 胡晓蓉 饶世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
将多小穗小麦10-A与普通小穗小麦绵阳11和矮孟牛,及其杂种F1的幼穗分化特点作了系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A具有小穗分化持续期长和小穗分化速率高等两个显著特性;其中,小穗分化持续期长的特性未在杂种F1中表达,而...
关键词:小麦 多小穗 穗分化 发育遗传 育种 
四川多粒多小穗小麦品种选育的理论探讨被引量:8
《麦类作物》1997年第1期8-10,共3页唐永金 邢国风 刘碧贵 项守明 
本文在现有高产品种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单穗重是四川小麦产量的限制因素,四川生态条件有利于小麦单穗重的形成,尤其是有利于小穗、小花的分化发育.因此,四川小麦育种应把提高单穗重作为一个主要目标.提高单出重主要靠增...
关键词:小麦 多料多小穗 品种 杂交育种 
多小穗小麦幼胚培养及其无性系变异被引量:3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55-59,共5页裴翠娟 李洪杰 郭北海 方仁 王子宁 
三种类型多小穗小麦经幼胚离体培养后,其无性系R2代的株高、穗长、旗叶长和宽、单株穗数等重要农艺性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分枝穗类型的92D086的R2代除上述各性状发生变异外,穗型、芒、千粒重等也发生了变异。
关键词:小麦 多小穗 组织培养 无性系 变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