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作品数:56被引量:412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小麦冬小麦茶树适应性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茶业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茶树品种‘槠叶齐’在陕西汉中地区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2
《茶业通报》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李秀峰 李云 黄斌 吴军舰 席彦军 王思梅 李佼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NY-194);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集成推广项目(NYKJ-2019-HZ02);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科技项目(LM20160009)
本文以‘福鼎大白茶’(CK1)和‘龙井长叶’(CK2)为对照,对茶树品种‘槠叶齐’在陕西汉中的引种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槠叶齐’移栽成活率高,生长势强;春茶物候期比‘福鼎大白茶’和‘龙井长叶’晚,在试验点表现为中生,...
关键词:茶树 槠叶齐 引种 适应性 汉中 陕西 
杂交稻泰优037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被引量:1
《浙江农业科学》2022年第12期2781-2784,共4页王晓娥 尹素芬 王国军 李云 李小刚 申宝峰 黄斌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计划(2011KTCG02-01、2016KTTSNY02-05);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陕南优质稻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2020NY-050)。
泰优037是由汉中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抗稻瘟病不育系泰香22A与优质恢复系R037杂交配组而成的中籼晚熟水稻,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的显著特点。2017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在陕南海拔650 m以下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抗病 优质 泰优037 选育 栽培 
秦巴山地玉米套种条件下大豆品种丰产及稳产性分析被引量:10
《湖北农业科学》2022年第16期47-51,共5页何忠军 张秀英 龙德祥 姚平波 李勤 张增川 温友斌 陈浩 李云 王一璞 李戈莲 任晓菊 赵建新 
陕西省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提升项目(陕农计财[2020]24号;汉农计财〔2020〕10号)。
为选择适宜秦巴山地玉米-大豆套种条件下的高产稳产大豆品种,提高秦巴山区粮油作物的产量及效益。开展了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高产大豆品种的产量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利用变异系数(CV)、显著性差异、回归系数、高稳系数(HSCi)等方法综...
关键词:秦巴山地 套种 大豆 品种 选择 
茶树新品种巴渝特早在陕西汉中地区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2
《中国茶叶》2022年第2期59-62,71,共5页李云 李秀峰 胡强 席彦军 吴军舰 李佼 郭明星 王思梅 吴建静 
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驱动项目(NYKJ-2021-HZ01);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NY-194);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集成推广项目(NYKJ-2019-HZ02)。
巴渝特早是从福鼎大白茶群体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以福鼎大白茶(CK1)和龙井长叶(CK2)为对照,对茶树品种巴渝特早在陕西汉中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渝特早移栽成活率高,生长势强;春茶物候...
关键词:茶树 品种 巴渝特早 适应性 汉中 
茶树新品种陕茶1号在陕西汉中地区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4
《中国茶叶》2021年第11期56-60,共5页张颜青 李云 李秀峰 吴建静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NY-194);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集成推广项目(NYKJ-2019-HZ02);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转化项目(NYKJ-2015-031);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6KTCQ02-06)。
以福鼎大白茶(CK1)和龙井长叶(CK2)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陕茶1号在陕西汉中的移栽成活率、生长势、春茶物候期、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茶1号移栽成活率高,生长势强;春茶物候期比福鼎大白茶早,比龙井长叶晚;在试验点...
关键词:茶树 品种 陕茶1号 适应性 汉中 
小麦新品种汉麦7号的选育及综合表现分析
《陕西农业科学》2020年第8期91-93,共3页张先平 梁秋霞 李云 尹素芬 舒娜 李小安 杨利群 
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示范推广项目(LM201915)资助。
运用生态选育与系统选育相结合的方法,以汉麦6号为亲本,选育出的汉麦7号表现丰产稳产、抗病抗淋、生育期短、品质好等诸多优点,适合陕南大田生产需求。2016、2017年参加陕南小麦品种区试平均增产5.17%,生产试验平均增产8.73%。2019年7...
关键词:汉麦7号 选育 综合表现 分析 
减源对小麦叶绿素·光合速率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第15期55-57,共3页张先平 梁秋霞 郝兴顺 白立华 李云 尹素芬 李小安 杨利群 饶建国 李荷娟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No.S2015TNNY0021)。
选取汉中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人工加压减源处理,分别在花后6、25 d测定叶绿素含量,处理后开花前期6 d,3种类型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但在去倒三叶与去旗叶处理下,出现了开花前期6 d时,有去旗叶叶绿素含量大于去倒三叶处理,...
关键词:减源 小麦 叶绿素 光合速率 穗部性状 
小麦新品种适应性、丰产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24期106-107,共2页梁秋霞 张先平 郝兴顺 李云 尹素芬 白立华 饶建国 杨利群 李小安 舒娜 
选取表现好的8个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多点比较试验,以了解其生育规律、丰产性与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品种汉麦8号产量参数与效应参数均排名首位,且稳定性回归系数较理想,具有很好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品种08-6-2-1-2与品种李无红/142-5外B11稳...
关键词:汉中 小麦 新品种 丰产性与稳产性 比较试验 
陕南平坝麦区小麦新品种(系)比较试验被引量:1
《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第22期31-33,35,共4页梁秋霞 李荷娟 张先平 郝兴顺 李云 尹素芬 李小安 舒娜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S2015TNNY0021)
目的:筛选适合陕南平坝麦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方法:选择13个新品种(系),与主对照汉麦5号(副对照川麦42)进行对比试验,以生育期特性、抗病性、室内考种及产量性状为依据,筛选适宜陕南平坝麦区特殊气候种植的高产优质和综合抗性强的...
关键词:小麦 新品种 比较 评价 分析 
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病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分子植物育种》2018年第18期6032-6045,共14页张羽 张先平 李小鹏 李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小麦分子设计育种经费(2016YFD0101802)资助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是综合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佳途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不受环境和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影响的特点,结合传统抗病性鉴定可在育种早期对植株抗病性进行综合分析,快速有效地进行育种选...
关键词:小麦 分子标记 条锈病 抗性基因 遗传育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