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

作品数:2377被引量:1419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喆张永怀王艳萍陈斌洪秀芸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荒原与风暴——《呼啸山庄》的意象研究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8期141-143,共3页朱伟 
提到《呼啸山庄》,绕不开的是作品中荒原与风暴的意象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说,特定意象不仅是作者的创作理念折射,也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精神内涵的具体表达。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出现的主要意象“荒原”与“风暴”的分析,从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荒原 风暴 复仇 救赎 意象意蕴 
边缘者的汇合——试论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的认同与分裂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11期116-118,共3页朱星儒 
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出身不同,性别不同,然而凯瑟琳说:“我就是希刺克厉夫。”希刺克厉夫将凯瑟琳视为他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本文从边缘者形象的解读入手,尝试分析两人之间关系的演变,并借此探究《呼啸山庄》中展现出的对于两性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呼啸山庄》 边缘者 凯瑟琳 希刺克厉夫 
拉康“他者”理论视域下的希斯克利夫之复仇之路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7期139-141,154,共4页王文燕 
艾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呼啸山庄》是其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在进行自我构建时,将他人视为自我认同的途径,主体的匮乏导致其充满欲望,却一直寻求不到真理与欲望的源头,自我的虚无迫使其...
关键词:《呼啸山庄》 希斯克利夫 小他者 大他者 复仇 
《呼啸山庄》中的“书籍”意象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5期131-132,共2页王楠 
《呼啸山庄》中的“书籍”意象贯穿始终,全书中总共出现两类书籍,分别是道德书籍《圣经》与知识书籍。通过道德类书籍,反映出人物的精神状态与宗教存在的社会现状;通过知识类书籍,展现文明带来的利弊影响;此外,书籍在起暗示作用、推进...
关键词:《呼啸山庄》 书籍 意象 
从“天堂”向“荒原”的坠落--《呼啸山庄》叛教倾向探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9期145-148,共4页谢玉英 
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呼啸山庄》表现出了鲜明的离经叛道的倾向,小说的主人公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都远离上帝而选择了彼此,放弃天堂而选择了荒原。分析艾米莉的诗歌、散文及19世纪上半叶的宗教发展情况发现,希刺克...
关键词:反叛 宗教 信仰衰落 灵魂认同 
荒原上的冥想——生态批评维度下《呼啸山庄》的重审与重评被引量:2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年第5期109-111,共3页王渤 
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英国维多利亚前期女性文学的圣经渊源研究”(项目编号:0927B-02);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度一般项目“生态视域下的文学理论学科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DX1402)
生态批评是生态危机背景下介入性、预警性、批判性较强的前沿批评方式,生态维度下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重审与重评是生态批评的重要任务。《呼啸山庄》在自然价值、人的自然属性的诗意体认;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与理性建构;对人类反生态文化...
关键词:生态批评维度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重审 重评 
从抗争到融合——论《呼啸山庄》双重故事结构对“他者”身份建构的探索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年第12期59-60,共2页张雪 
《呼啸山庄》由两个惊人对称的双重故事构成。在这两个故事的叙述中,艾米丽塑造了两种不同的"他者"形象——作为外来民族的"他者"以及女性的"他者",探讨了"他者"身份建构的不同方式——与"自我"的抗争以及与"自我"的融合。两个故事中"他...
关键词:《呼啸山庄》 双重故事结构 他者 身份建构 
灵魂的孤独与自由——论电影《呼啸山庄》对原著的主题呈现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年第10期168-169,172,共3页石梅芳 张静波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2YJC752042)<勃朗特姐妹的宗教人格和宗教体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文学与基督教传统研究"(14BWW044);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5WX028);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D151088)
安德里亚·阿诺德执导的电影《呼啸山庄》(2011)采用了希斯克里夫的独白视角,略显平淡与沉闷。但是,影片从存在主义和后殖民的维度呈现希斯克里夫与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著的精神层面——灵魂的孤独与自由。希...
关键词:《呼啸山庄》 主观视角 局外人 灵魂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呼啸山庄》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年第7期57-58,共2页吴文琦 
《呼啸山庄》建构于狂风肆虐的"荒原"之上,显示出生态批评所特有的"荒野情结"。纵观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无异于一个生态系统的重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了自然与人,特别是与女性的关系,打破了传统的二元论等级制,既强调了自然的主...
关键词:《呼啸山庄》 荒野情结 生态系统 自然与女性 
杜十娘未必非死不可——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悲剧的原因探析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年第6期86-88,共3页李华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中塑造的杜十娘是一个美丽、热情、聪明能干而又重情重义的女子,然而最终却被负心人转卖之后投江自尽。她的最后结局是不符合人物的一贯性格的,这背后体现了作者不仅受儒...
关键词:《呼啸山庄》 荒野情结 生态系统 自然与女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