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三笑

作品数:60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崔雄权孙昌武于淑娟吴怿高鸿更多>>
相关机构:延边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州今古》《今日中国》《中国比较文学》《东南文化》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析“虎溪三笑”人物故事画中的“道释”思想及关系
《荣宝斋》2023年第1期88-99,共12页彭姗姗 
“虎溪三笑”是中国人物故事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题材,它通过对六朝慧远、陶渊明和陆修静这三个人物形象的描绘,体现了“三教合一”(儒道释)结合的思想倾向。这一题材自五代开始,就受到了众多画家的关注,相关作品甚多。本文在故事文本与...
关键词:虎溪三笑 儒道释 思想内涵 艺术表现 
从“故事叙述”到“艺术符号”:明清“虎溪三笑”题材绘画的嬗变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42-46,共5页黄斌 
“虎溪三笑”主题绘画是古代中国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它来源于“虎溪三笑”的传说。这一主题绘画的形成体现了古代三教合一、追慕高贤的思想。“虎溪三笑”主题绘画应该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形成,其后历朝历代都有发展,并产生了大量有关这一...
关键词:虎溪三笑图 三教观 艺术演变 内涵变化 
“虎溪三笑”题材在《头边知己图》中的新演绎
《国画家》2021年第6期59-61,共3页陈夏 
引言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有不少作品取材于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典故,"虎溪三笑"就是被反复描绘的题材之一,说的是东晋高僧慧远住在庐山东林寺,相传他"自远卜居庐阜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游履,常以虎溪为界焉"。^(1)一次他与简...
关键词:历代画家 浙江省博物馆 绘画作品 虎溪三笑 中国古代传统 陆修静 文化内涵 
近年来《虎溪三笑图》研究进展
《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3期29-31,共3页吴杰 
江西庐山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这主要归功于东晋的慧远禅师,与他在庐山东林寺发扬、传播佛教文化密不可分。然而,陶渊明则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也是"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一心向往田园生活。陆修静则是南方道家的代表人物。在东晋文...
关键词:虎溪三笑 作品 题材 
虎溪三笑
《中华奇石》2020年第10期5-5,共1页严丽娟 
石种:黄龙玉糖心料雕刻:陈孝贤乌鸦皮堪一层,够雕琢草树洲渚,够铺陈君子交淡如水的情谊。内里的明黄,纯净清亮,给了无边的境,为所有细节做衬,为饱谈后思邈八极的通透打上明亮的底色。
关键词:黄龙玉 虎溪三笑 陈孝 
虎溪三笑
《中华奇石》2020年第8期9-9,共1页雪莉 
石种:黄龙玉糖心料(雕件)尺寸:36×18×8cm雕刻:陈孝贤此雕件最抓人眼球的便是眼前这三位仰天大笑的人物了。匠人用浮雕的光影手法来表现立体的小桥流水,人物与语甚契的表情、身姿,以及整体氛围的明暗对比。整体雕件巧于形,美自色彩,重...
关键词:明暗对比 黄龙玉 三教合流 虎溪三笑 匠人 光影手法 整体氛围 
日本五山诗僧笔下的“虎溪三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30-136,共7页吴春燕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YY155);广东省社科项目(17ZS0233)。
“虎溪三笑”故事所体现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对日本五山禅林的思想影响很大,五山诗僧以此为素材进行了大量汉诗文创作。诗僧们在“三笑”作品中歌颂三教一致、追慕高士风流,表现出对宋元“三笑”诗歌主题的基本承袭。同时也围绕“...
关键词:五山文学 诗僧 虎溪三笑 
崇祯青花人物故事纹香炉图像考
《南方文物》2020年第2期280-284,F0002,F0003,共7页赖晓兰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崇祯青花人物故事纹香炉,炉腹通景绘有一幅人物故事图。其所绘是何故事,故事源流如何?今从图像、文献、实物等多角度考证,该图像应源于唐宋以来流传的“虎溪三笑”故事。一、香炉器型及图像内容分析该香炉为敞口,颈微内...
关键词:博物馆馆藏 人物故事图 圈足 鼓腹 香炉 虎溪三笑 图划分 通景 
虎溪三笑图
《人民文学》2020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傅抱石 
慧远、陆修静、陶渊明和《虎溪三笑图》
《佛教文化》2019年第5期92-96,共5页付顺利 
慧远大师(334—416),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原平市)人,历史上著名髙僧之一,是佛教宗派(净土宗)的开山祖师、创始人之一,庐山白莲社创始者,精通六经及老庄之学。年二十一,闻道安法师讲般若经,悟而出家,以弘法为己任。后人庐山,喜其清幽,...
关键词:慧远大师 佛教宗派 东林寺 般若经 净土宗 莲宗 弘法 陆修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