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破坏

作品数:64被引量:1467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朱日祥徐义刚林伟欧阳飚朱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岩石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吉南白山地区早白垩世岩浆岩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证据: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制约被引量:4
《岩石学报》2022年第8期2442-2466,共25页玄雨菲 董晓杰 王长兵 刘正宏 张诺 王晨 高煜 李梦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203)资助。
对华北克拉通东北部早白垩世岩浆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能约束其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并为深入探讨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岩石圈形成与演化提供依据。吉南白山地区的兴林花岗斑岩、红土崖安山质晶屑凝灰...
关键词:早白垩世 吉南地区 埃达克质岩石 加厚与拆沉 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回撤 华北克拉通破坏 
“壳-幔”混合成因高Ba-Sr花岗质岩浆演化——以华北克拉通中部带老山和狐偃山岩体为例被引量:3
《岩石学报》2017年第12期3873-3896,共24页王亚莹 曾令森 陈福坤 蔡剑辉 阎国翰 侯可军 王倩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11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3023;41425010;41073047);中国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5027101;121201102000150005)联合资助
锆石U-Pb年龄显示华北克拉通中部带西缘老山杂岩体和狐偃山正长岩形成时间接近(128.7~125.4Ma),代表华北克拉通中部带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显示两岩体具有如下特征:(1)SiO_2含量中等(57.3%~69.8%),高K_2O(3.0%~8.2%)...
关键词:高Ba—Sr花岗岩 岩石圈地幔交代作用 “壳-幔”岩浆混合 华北克拉通破坏 
郯庐断裂带晚中生代演化历史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的指示被引量:90
《岩石学报》2016年第4期935-949,共15页朱光 王薇 顾承串 张帅 刘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186;91414301;41072162)资助
郯庐断裂带晚中生代的演化历史是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的重要记录。中侏罗世末(燕山运动A幕),郯庐断裂带局部发生左行平移活动,而华北克拉通上出现了一系列北北东走向的缩短构造,指示了西太平洋伊泽奈崎板块俯冲的开始。晚侏罗世期间,郯...
关键词:晚中生代 构造演化 华北克拉通破坏 动力学背景 郯庐断裂带 
冀北大滩盆地铀(钼)成矿流纹岩-花岗斑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被引量:25
《岩石学报》2016年第1期193-211,共19页张雅菲 巫建华 姜山 刘玄 吴仁贵 刘帅 郭国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071);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项目(中核地计[2008]74号)联合资助
大滩火山岩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多金属(Mo-U-Ag-Pb-Zn)成矿带西段,沽源-红山子铀成矿亚带西南段。高精度SHRIMP锆石U-Pb定年表明,盆地内张家口组流纹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分别形成于140.2±1.9Ma(2σ,MSWD=1.7)和131.7±1...
关键词:流纹岩 花岗斑岩 张家口组 A型花岗岩 SHRIMP锆石U-Pb 铀矿 华北克拉通破坏 
华北克拉通及邻区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背景的讨论被引量:76
《岩石学报》2013年第5期1791-1810,共20页林伟 王军 刘飞 冀文斌 王清晨 
国家973研究计划(2009CB825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25009);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08-001)联合资助
欧亚大陆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的变质核杂岩、同构造岩浆岩、韧性拆离断层带等伸展成因的穹隆和地堑-半地堑盆地。通过对这些伸展构造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将欧亚大陆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发育区划分为:泛...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破坏 晚中生代伸展构造 变质核杂岩 拆沉机制 动力学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