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棉区

作品数:33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同富张启勇李桂亭王向阳产焰坤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大气科学学报》《中国棉花加工》《中国纤检》《中国棉花》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安徽今年需重防:棉盲蝽、烟粉虱、棉铃虫
《农药市场信息》2012年第11期44-44,共1页喻寒松 
安徽省植保总站的专家综合分析预测,今年该省棉区棉花病虫中等发生,其中棉盲蝽在沿江棉区中等至偏重发生,棉铃虫在沿江东部和淮北北部棉区中等发生,烟粉虱在淮北棉区中等至偏重发生,枯萎病中等发生。
关键词:棉盲蝽 烟粉虱 棉铃虫 安徽省 沿江棉区 淮北棉区 枯萎病 植保 
淮北棉区棉花生产现状及对策被引量:1
《江西棉花》2010年第6期35-36,共2页崔小平 王卫军 孙宝林 陈立昶 
上海市博士后基金重点项目(09R21421000)
通过淮北棉区棉花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结合中国当前棉花发展的整体情况,提出只有走增加复种指数之路,因地制宜地推广短季棉,由两熟向多熟发展,从单作到间套复种等方法来突破棉花生产的瓶颈。
关键词:淮北 棉花 套种 复种指数 
淮北棉区花铃期冠层不同高度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被引量:1
《大气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673-676,共4页周晓冬 李永秀 张雪松 申双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5067)
基于多层二叶模型,在自然群体条件下,将棉花冠层分为上、中、下三层,研究淮北棉花花铃期冠层上、中、下层,阴叶(无直射光照射)与阳叶(有直射光照射)的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高度阳叶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与光合速率显著大于阴叶;不...
关键词:棉花 光合速率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 气孔导度 阳叶 阴叶 
淮北棉区棉花后期早衰原因及防治措施
《中国棉花加工》2009年第3期30-31,共2页李明正 杨宏波 潘龙天 袁江华 
淮北棉区是我国主要产棉区之一,笔者在近几年农技推广实践中感觉到,本地棉花早衰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早衰已成为制约棉花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根据多年多点调查:棉花早衰面积占30%左右,早衰棉田平均减产在15.8%-30.9%,严重...
关键词:早衰原因 淮北棉区 花后期 防治 棉花产量 蕾铃脱落率 农技推广 果枝数 
徐杂3号在淮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标准化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2009年第2期19-19,共1页王阶祥 杨峰 李卫华 胡新燕 张正敏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项目(6210703)
关键词:标准化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 种植表现 杂交棉品种 种植面积 淮北棉区 增产潜力 技术人员 
浸叶法监测萧县棉铃虫抗药性及机理研究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15期3733-3735,共3页韩道一 王向阳 
通过1996~2005年用浸叶法在安徽萧县测定棉铃虫的抗药性,明确棉铃虫对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久效磷、辛硫磷的抗性水平及发展动态,从棉田用药历史、棉铃虫自身发生程度、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测定药剂和监测方法的差异...
关键词:棉铃虫 抗药性 淮北棉区 
淮北地区直播地膜棉生产的几点建议
《农业科技通讯》2006年第7期38-38,共1页李明正 赵凤仙 
关键词:地膜棉花 棉花生产 直播 淮北地区 棉花栽培 淮北棉区 质量水平 
淮北棉区移栽棉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第04X期24-25,共2页谢长兰 
1 营养钵制作的关键技术 1.1 选择苗床 土壤肥沃、地势较高、灌排方面、背风向阳、靠近大田、无枯黄萎病的地块。 1.2 苗床规格 苗床面积与大田面积之比,苗床长度10m左右,宽1.3m左右,床底要平整。
关键词:栽培技术 淮北棉区 移栽棉 苗床长度 枯黄萎病 营养钵 大田 面积 土壤 
淮北地区瓜棉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2006年第1期29-29,共1页吴健 
关键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淮北棉区 西瓜 套种 淮北地区 试验示范 双丰 
2004年安徽省彩色棉区试结果综述
《现代农业科技》2005年第12期57-57,共1页刘伟 胡岩 
关键词:彩色棉 区试结果 品种区域试验 安徽省 棉纤维品质 综述 开发利用 随机区组排列 研究中心 淮北棉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