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性

作品数:492被引量:39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董晓刘明录樊晓君叶少晖毛鸽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果戈里戏剧《婚事》中现实主义的荒诞性分析
《戏剧之家》2024年第32期21-23,共3页刘颖 
果戈里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被誉为俄国讽刺艺术大师。其戏剧创作的成就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其自身戏剧风格的独特以及戏剧角色的成功塑造等方面。他的戏剧对后世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
关键词:果戈里 《婚事》 现实主义 荒诞性 婚事 
探究《邯郸记》中“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荒诞性
《喜剧世界(中旬刊)》2024年第11期0039-0041,共3页鲁依倩 
《邯郸记》是汤显祖晚期的作品,此时明代带有荒诞意味的讽刺喜剧的创作已具规模,沉疴积弊的社会现实也加深了作者作品中的讽刺倾向,汤显祖虽没有刻意将其创作为一部荒诞剧,但在人物塑造上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刻画,消解其身份的崇高,揭...
关键词:《邯郸记》 荒诞 讽刺 
契诃夫戏剧《万尼亚舅舅》的荒诞性研究
《戏剧之家》2024年第29期31-33,共3页陈治名 
契诃夫的剧作《万尼亚舅舅》于1897年问世,随即便引发戏剧界诸多讨论。该剧虽为批判现实主义戏剧作品却带有强烈的荒诞色彩,体现出契诃夫对当时俄国社会的敏锐洞察与感知。《万尼亚舅舅》既展现了19世纪俄罗斯人民真实的生存状况,又体...
关键词:《万尼亚舅舅》 荒诞 反抗 
“啊,对对对”
《语文学习》2024年第9期12-13,共2页周春梅 
在电梯里遇到两位年轻的同事,穿了同样的文化衫,上面印着中文“啊,对对对”和英文“You are right”。我觉得很有意思。我对网络用语并不熟悉,以我的理解,其应和的表象下,暗含着一种嘲讽甚至对抗。如果领导找我谈话,我穿着这样一件衣服...
关键词:网络用语 文化衫 荒诞性 领导 
蒂姆·伯顿动画角色的荒诞性审美探究
《艺术科技》2024年第17期124-126,139,共4页熊淼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蒂姆·伯顿的艺术风格及动画作品中边缘人物的塑造,分析这些角色在视觉、叙事及审美上的独特性,揭示其作品对主流文化的反思以及对个体价值的探索。方法: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理论,对蒂姆...
关键词:蒂姆·伯顿 动画角色 荒诞性审美 
黄建新电影中的角色塑造方式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4年第8期0010-0012,共3页任晓旭 
本文以角色塑造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黄建新电影中角色塑造的方式,其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呈现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荒诞性,运用人与空间关系符号化的视听语言,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等特有的塑造方式,对当下中国电影的角色塑造方式,尤其...
关键词:黄建新 角色塑造 荒诞性 符号化 权力关系 
以“复合影像”重塑世界的荒诞性——罗伊·安德森导演风格研究
《电影文学》2024年第16期120-127,共8页涂蔚玲 周达祎 
2023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计划“认知神经学视域下的类型电影感知理论建构研究”(项目编号:GZC20230276)阶段性成果。
罗伊·安德森作为当今世界影坛一位重要的电影作者,素来以低产高质而闻名。罗伊的电影总是以一种存在主义式的哲学思考,不断探寻后工业社会人类异化的生存处境。在超现实主义的叙事框架下,罗伊的电影总是试图捕捉掩藏在现实世界之中的...
关键词:罗伊·安德森 荒诞性 瑞典电影 存在主义 复合影像 
《宇宙探索编辑部》:魔幻现实主义下的荒诞性表达
《声屏世界》2024年第15期51-53,共3页李思雨 
影片《宇宙探索编辑部》讲述的是唐志军寻找外星人这一带有科幻色彩的荒诞故事,人性与宿命被裹挟其中,在虚幻与现实织就的空间中呈现出独立个体的符号化行为所传达出的人类孤独、迷茫或者异化的信息。相比之下,情节相对被弱化,现实与虚...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 荒诞性表达 悲观主义 
丰满鲜活评家园
《海内与海外》2024年第7期108-110,共3页赵伯仁 
藏族作家达真新近在大地出版社出版的描写四川康巴地区生活画卷的长篇小说《家园》,运用诗性语言构筑了写实性与荒诞性相结合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上海知识分子王本昌、柔戈草原壮汉土登及藏族女性斯郎措、达瓦志玛、梅卓等丰满鲜活且独具...
关键词:生活画卷 诗性语言 《家园》 荒诞性 人物形象 康巴地区 藏族女性 梅卓 
《周处除三害》:新时代创作语境下的反英雄叙事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24年第13期60-63,共4页王梦也 于琳 
“周处除三害”的典故源自《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是一个恶霸改邪归正的故事,电影《周处除三害》化用了典故的文化内核,构建了一个愚痴的末路狂徒自我救赎的故事。陈桂林的人物形象符合新时代创作语境下“反英雄”的人物特征,...
关键词:反英雄 身体图式 自我认同 主体性 荒诞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