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报告文学

作品数:102被引量:5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龚举善章罗生丁晓原宋玉书刘慧南更多>>
相关机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传统文化心态对报告文学创作的阻滞
《文学评论》1989年第1期149-150,共2页李扬 
全景式报告文学的恢宏气势终于使理论家们发现新时期报告文学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涌入文坛,它以自己的清新之气吸引了大批读者。但对一个真正关心报告文学发展的读者来说,他现在倒应进入沉重的思考,在对报告文学迅猛发展感到震惊的同时...
关键词:报告文学创作 传统文化心态 作家 新时期报告文学 阻滞 催化剂 文学发展 思考 失落 创作主体 
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张扬——从刘宾雁到苏晓康
《文学评论》1988年第5期104-109,176,共7页谢泳 
《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张扬》一文出自一位青年评论工作者的手笔,也许还不是一篇成熟之作,但他所提出的贯串在从刘宾雁到苏晓康两代报告文学作家的一种基本精神是科学与民主——这一见解还是颇为新鲜的。作者这几年曾比较集中地思考报告文...
关键词:新时期报告文学 科学与民主 中国知识分子 报告文学作品 学术化 科学精神 民主精神 思考 作家 内在精神 
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双向审美趋向
《文学评论》1988年第2期41-43,共3页汪丽亚 
众所公认,报告文学是一种位于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中介文体。它受到新闻的非虚构和文学的形象化的双面制约,创作有相当的难度。稍不慎,就可能超出报告文学质的规定性——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严格的纪实性和活泼的形式化——,不再为报告文...
关键词:新时期报告文学 文学艺术 审美趋向 文体 中国新时期文学 调查报告 中介地位 规定性 现实针对性 发展趋向 
报告文学:超越传统模式被引量:1
《文学评论》1988年第2期48-50,共3页程继松 
以《唐山大地震》为重要标志,新时期报告文学终于走过一段“萧条”与“沉闷”,开始一个新的繁荣期,佳篇迭出,形式翻新,使我们在眼花嘹乱中,意识到报告文学的确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只要浏览一下近些年的主要作品,就不难发现,作家们在努力...
关键词:新时期报告文学 唐山大地震 传统模式 超越 作家 审美视野 悲剧意识 审美模式 忧患意识 主要作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