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人画

作品数:633被引量:15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赵时雨子仁洪惠镇朱平程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留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画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世界观更新是唯一出路——当代水墨的穷途末路和出死入生被引量:1
《画刊》2017年第12期65-67,共3页郝青松 
1985年,李小山先生一文惊人,他在《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中直言"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他作出如下判断:"综观当代中国画坛,我们无法在众多的名家那里发现正在我们眼前悄悄地展开的艺术革新运动的领导者。这个时代所最需要的...
关键词:当代 李小山 新文人画 新潮 下判断 现代水墨 革新运动 现代艺术 现代文明 西方 
人皆当行,衲子道理
《画刊》2017年第8期29-33,共5页寒碧 
我与衲子先生本不相识,昔曾读过他的画,觉得品格比较高,宽闲未掩恣意,道气不毁情灵。但都属吉光片羽,并不曾大量经眼。他日前办了个展览,规模并不是很大,却每一幅都有可观之处,这令我非常惊讶。我和衲子的另一重因缘,是同与周汝昌先生...
关键词:衲子 周汝昌先生 宽闲 盲聋 经眼 问学 画理 情灵 道气 新文人画 
溯源与传承——武艺访谈
《画刊》2016年第8期27-32,共6页本刊 
从2011年临《富春山居图》到2013年的《先贤像传》,武艺开启了一段重绘经典之旅。2016年6月,他的"溯源·二十四孝图"一辰在北京举办。此次新作,从民国画家陈少梅晚年的《二十四孝图》的图式出发。与前两次不同之处在于,他选择了"孝...
关键词:富春山居图 陈少梅 二十四孝 中西绘画 中央美术学院 任伯年 新文人画 田黎明 陈丹青 展览时间 
论朱新建(下)
《画刊》2015年第11期34-36,共3页贾方舟 
朱新建与传统文人画及新文人画的关系朱新建的艺术植根于传统文人画,也叛逆了传统文人画。所谓"植根"是他没有放弃传统文人画表达内心寻求自由的人文精神,所谓"叛逆"是他僭越了传统的禁忌,以真诚消解了传统文化的神圣感,以世俗的情...
关键词:朱新 传统文人画 新文人画 文化批判 巨然 人文精神 神圣感 领军 四王 梁楷 
什么是“八五”未完成的任务?
《画刊》2015年第9期17-18,共2页靳卫红 
毫无疑问,"八五"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它有点类似发生在100多年前的五四运动。当然,它没有五四那么大的影响力,波及面有限,可是它们发生和蔓延的方式很相似。"八五"运动作为一个美术运动,它的运气是很不错的。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时机...
关键词:美术运动 元气淋漓 中国改革 思想解放 谷文达 第三种人 新文人画 杜尚 中国艺术家 中国艺术市场 
关于水墨的自述
《画刊》2015年第8期53-55,共3页宋陵 
最近在画水墨画的时候,总是会想起台湾导演侯孝贤说过的一句话:人在生命的过程中会多多少少留下一些痕迹,我的工作就是去试图捕捉这些痕迹。我认为他的这句话涵纳了他的电影视觉符号中所呈现的所有深远意境和哲思。
关键词:侯孝贤 哲思 死循环 视觉符号 新文人画 孩童时代 小资 中所 宋陵 母题 
艺术理论不是艺术
《画刊》2014年第6期14-15,共2页戴汉志 冷林 
链接:《江苏画刊》1994年第7期艺术理论和艺术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靠玩弄文字而构成,而后者则是把我们置于行为事实面前。因此,艺术理论的问题并不是艺术的问题。曾经有一位坚信艺术家品质的中国艺术批评家到我处做客,他说:"尽管那些...
关键词:艺术理论 艺术批评家 江苏画刊 行为事实 政治波普 现代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史家 新文人画 艺术形式 
游戏如何玩下去——在中国美院的一次讲课记录稿被引量:1
《画刊》2014年第3期17-24,共8页朱新建 
谈到"新文人画",可能得从稍微早一点说起:就是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是怎么看待"国画"这件事。我们稍微懂点事的时候大概是(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是一个"乌托邦"的时代,"人民公社"、"大跃进",然后就是这个运动那个运动,我们小时候的记忆...
关键词:中国美院 新文人画 我们这代人 我们小时候 政治口号 李世南 中国美术 栗宪庭 工具材料 石涛 
董欣宾启示录
《画刊》2013年第6期19-23,共5页栗宪庭 
"线的表现力,对后来新文人画的发展,造成深刻的影响。"董欣宾先生是"新文人画"的奠基人,在我眼里他也是一个当代艺术家。
关键词:董欣宾 传统文人画 新文人画 当代艺术家 审美感觉 逸笔草草 书写性 秦古柳 西方文艺复兴 彩墨 
自述
《画刊》2013年第6期24-26,共3页董欣宾 
一我父母都种地,中年之后种得怨天恨地,因为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所得甚微,粮食价一斤才一角七分左右,比不上工人的劳动价值高,是一种"低值劳动"。这是我青少年时接受的教育,农民最不好当。1957年"反右",干部打成"右派",下放农村管制劳动,...
关键词:到上海去 秦古柳 生态学导论 新文人画 刘海粟 云耕 从混沌到有序 俄罗斯文学 金木水火土 我自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