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郁证

作品数:29被引量:13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唐农周建伟陈纯涛黄蜀代晓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新中医》《江苏中医药》《环球中医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火郁发之”论述升降散治疗痤疮被引量:1
《中医学报》2023年第10期2100-2105,共6页邓海祥 侯凌森 黄灿 方玉甫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9A360029);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20-21ZY2013,2018ZY 2005)。
“火郁发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是热性病证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后世医家对其多有阐发。“火郁发之”理论强调治疗火郁之证时,“发”其“郁”,从其属,伏其主,针对病性、病位、兼夹虚实等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审因辨治,解郁散火,畅达气...
关键词:升降散 痤疮 “火郁发之” 火郁证 气机 《黄帝内经》 《伤寒瘟疫条辨》 
从“火郁发之”探讨栀子豉汤在双心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4
《中国中医急症》2023年第6期1106-1108,共3页石瑞洁 孙彤 尹思源 陈晓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3824)。
火郁是双心疾病的重要病机,“火郁发之”是主要的治疗准则。作为《伤寒论》的代表方剂之一,栀子豉汤以其宣散、透达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为进一步研究“火郁发之”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立足于宣、利、消三法,通过探讨寒邪、湿浊、瘀滞...
关键词:双心疾病 火郁发之 火郁证 栀子豉汤 《伤寒论》 
基于中医五辨思维辨识火郁证被引量:1
《新中医》2023年第8期202-205,共4页吴佳宝 刘钰 党赢 海日 李月炜 包领芝 姚文智 张慧 杨丽萍 白云飞 师建平 
内蒙古医科大学致远人才项目(ZY0110013);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202201190)。
感染性发热归属于中医学火热证范畴,火热证的病机大多为阳气怫郁、阻遏于内,这种因郁而作的发热,称为火郁证。运用五辨(辨病、辨症、辨证、辨人、辨机)思维辨识火郁证,对火郁证的发病特点及规律进行概括,可把握火郁证的内在发病机制,有...
关键词:五辨 火郁证 感染性发热 
《伤寒论》厥阴火郁辨治探析被引量:4
《时珍国医国药》2022年第7期1693-1695,共3页韩江涛 曲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齐鲁伤寒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LPGZS2012-34);2021年度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整理推广项目——齐鲁伤寒六经辨证中医药特色技术。
通过分析《伤寒论》原文提出“六经病皆有火郁证”。厥阴火郁证病症表现具有寒热并见、厥深热深、上冲下迫等特点,辨证可分为阳虚火郁、邪陷火郁、中虚火郁、湿热火郁4种证型。分别治以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白头翁...
关键词:伤寒论 火郁证 厥阴火郁 
《伤寒论》火郁发之探析被引量:5
《河南中医》2022年第4期491-494,共4页乔普荣 汤琪 李芳 徐俊 尹谢添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研项目(ZY2021Q042)。
火郁证,既有火的表现,又有郁的病机,为火热被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气血湿痰郁遏所致。风寒邪气袭表入里,闭郁气机,也可引发一系列火郁证候。以病位言之,火郁证有表里上下之别;以病理因素言之,有气血湿痰之异;以脏腑言之,又有心肝脾肺肾...
关键词:火郁证 火郁发之 《伤寒论》 张仲景 
宗火郁证辨治带状疱疹的体会被引量:3
《光明中医》2021年第4期638-640,共3页耿贤华 彭越 彭建中(指导) 
火郁证外感六淫邪气,或内滞之气、血、痰、饮、湿、食阻滞气机,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机体产生怫郁,气血循行滞阻,郁内不宣,邪气不得泄越,郁而生热化火,蕴蓄于里致成火郁证。带状疱疹又名蛇串疮、蛇窠疮、缠腰火丹、火带疮,具有火郁证的...
关键词:带状疱疹 蛇串疮 火郁证 中医药疗法 升降散 赵绍琴 
火郁证辨及李士懋治疗火郁证经验被引量:4
《湖北中医杂志》2020年第8期18-20,共3页郭在强 刘志亮 张亚辉 
火郁证,或称为热郁证,是指内火壅闭不出,火热燔烈炽盛,从而表现出一派内火滞闭之症,如在肝为头晕头痛,胁肋部窜痛;在心为心悸怔忡,夜寐不安,或者骂詈毁物,喧扰不宁;在脾胃为大饥大渴,大便干结;在肺为咳嗽胸闷,痰多喘促;在肾为阳强易举,...
关键词:火郁证 表寒 升降散 李士懋 
从升降散治疗“火郁证”学术经验的传承看古方的有效性被引量:7
《环球中医药》2018年第12期1950-1952,共3页李志强 李奇 
先贤流传下来的名方,如今是否仍然有效,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后辈学者。本文通过升降散创立、传承和发展的论述,使后辈学者更深入理解掌握升降散的应用主治;通过对临床大家龚廷贤、杨栗山、赵绍琴、李士懋、刘保和应用升降散治疗火郁证这...
关键词:升降散 疗效 传承 发展 名医经验 
升降散临证验案举隅被引量:4
《湖南中医杂志》2018年第1期103-104,共2页龙枫 刘文全 
升降散首见于明·龚廷贤《万病回春》,至清·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名之为升降散。其以僵蚕、蝉蜕轻清升阳中之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宣透郁火,升清降浊,疏理三焦,使上下内外通和,为杨氏治瘟疫十五方之首。升降散方小力专,配伍...
关键词:火郁证 升降散 验案 
浅述用自拟的升降散治疗外感风邪之火郁证的临床体会被引量:7
《当代医药论丛》2017年第14期146-147,共2页李红娜 宋轶群 王清泉 
人体在外感风邪时,可因气机阻滞,郁而化热,发为火郁证。升降散原名为赔赈散,有疏畅三焦气机、宣郁降火的功效,是治疗外感风邪之火郁证的良方。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自拟的升降散治疗外感风邪之火郁证,常获良效。本文主要介绍外感风邪之火郁...
关键词:自拟升降散 外感风邪之火郁证 体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