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球

作品数:3805被引量:1709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林立文周继和刘萍萍郭照德金昌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体育大学耐克国际有限公司成都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门球之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执行规则中的问与答
《门球之苑》2008年第3期15-16,共5页关键 
问:自球撞击他球,他球撞门柱弹回撞击了自球,自球在滚动时又撞击了另一他球,自球是否属于犯规行为?如果不犯规,自球是否是双杆球?答:自球撞击他球后,只要击球动作合法,自。
关键词:击球员 击球动作 问与答 球门线 球出界 触球 球后 日规 后场 动作顺序 
击球三步曲
《门球之苑》2008年第3期22-22,共5页孙荣斌 
我在长期打球过程中,总结出"击球三步曲"的打法。何为"击球三步曲"?第一步放杆站位;第二步瞄准找参考点;第三步击球前三想。现介绍一下具体做法。
关键词:参考点 握杆 太远 二护 前曲 干湿程度 心理障碍 后端 
学用腕指施力击球法的体会
《门球之苑》2008年第3期24-24,共5页林杏染 
1、左、右手力臂挥杆击球必须有一个中心轴点,它的位置在左腕与小臂的结合部。任何物体运动,都有中心,没有中心就会失去平衡,挥杆就不能稳准。为确保中心点的牢稳,左臂必须贴身。2、左、右力臂要合一,须做到五相同:即握杆松紧度相同,按...
关键词:握杆 进杆 施力 定向作用 松紧度 中心轴 作用点 进相 力感 瞄准线 
甲裁在开球时的站位
《门球之苑》2008年第2期19-19,共5页苑原 
开球时,裁判员的呼号、手势、跑动和站位至关重要,如果做得规范,一定会对比赛起到激励作用,尤其是开球时甲裁的站位,更是至关重要。《04裁判法》规定:开球时,甲裁应站在击球方向线的右侧正对击球点1.5~2米(1角)处。不便观察击球面触球...
关键词:击球员 触球 裁判法 击球动作 方向线 最佳位置 配合方法 跑来跑去 扭麻花 从实际出发 
如何练习击球力度
《门球之苑》2008年第1期24-24,共5页汪德才 
门球运动中有两大核心技术,一是击球命中率,二是击送球到位率,即力度。前者比较具体,易于操作,后者则比较抽象,难以驾驭,本文试就击球力度这一问题做一肤浅的探索,不妥之处,请球友们赐教。首先明确一下门球中的力,即什么在门球运动中挥...
关键词:门球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 上旋球 击球动作 角边角 供球 线球 练习方法 中区 半圆弧 
击球技术基本功
《门球之苑》2008年第1期24-25,共5页白子义 
本篇主要对击球姿势、握杆紧度、站位瞄准、挥杆击球等环节在实践中的各种方法进行分析。一、击球姿势击球的姿势也叫打法。目前较多见的有:横向侧打、
关键词:击球技术 握杆 门球运动 紧度 进杆 击打法 比赛现场 运动成绩 动作协调 运动科学 
提高击球命中率
《门球之苑》2008年第1期26-26,共5页王国民 
门球是以击球为主体的竞技体育项目,熟练掌握和运用击球要领,认真按程序操作,动作规范定型,是每个门球爱好者的必修课。下面谈谈提高击球命中率的一些体会。一、场地要看清。场地是击球的主要条件,要沿着目标球、自球的连接线进场,细心...
关键词:目标球 竞技体育项目 沉着冷静 竞技状态 动作规范 握杆 程序操作 击球员 视线范围 前上方 
击球忌太急
《门球之苑》2008年第1期26-26,共5页黄坤荣 
"十次肇事九次快"这是交通部门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如果把这一经验借用到我们的门球场上,那便成了"十次失误九次快"——太急挥杆(仓促挥杆)。太急挥杆确是击球之一忌。门球场上,常常可以看到:在自球与他球相距1米左右的情况下击球不中...
关键词:动作要领 经验教训 快步走 呼吸急促 
高效球与高效战术
《门球之苑》2007年第6期37-37,共1页张银富 
随着门球技术的不断提高,门球战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高效球就是门球技术提高的体现。由于具备和掌握了较高水平的门球技术,也就促进了门球战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下面就高效球与高效战术谈一点自己的拙见。高效球——既能控势又能多...
关键词:战术意识 比赛过程 击球员 比赛进程 击球技术 红方 想打 一石三鸟 撞击点 走位 
五方综合击球法
《门球之苑》2007年第6期27-27,共1页肖汉荣 
五方,即球距、槌距、纠偏、提杆、直摆。球距:他球(目标)离自球的距离,简称球距,1米、2米……不同的球距,采用不同的槌距。槌距:球槌击球面离自球的距离,简称槌距,从6厘米开始,球距每增加1米,球槌向后增加1厘米……以此类推(解决力度)...
关键词:握杆 击球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