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抗弯强度

作品数:11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国藩汪冬生郑智恒曹洪奉龙成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公路学报》《广东建材》《建筑结构》《市政技术》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两点对称加载下高性能H型钢梁整体稳定性验算被引量:1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1期48-53,共6页彭建新 郑智恒 肖林发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057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081);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5B015)
为了预判高性能H型钢梁发生整体失稳的时机以及论证加载过程中使用侧向支撑的必要性,通过运用能量法推导了无侧向支撑条件下任意两点对称集中荷载作用时H型钢梁在弹性阶段整体失稳的理论公式,并结合有限元模型对公式进行了验证,发现理...
关键词:高性能H型钢 整体稳定性 临界弯矩 侧向支撑 极限抗弯强度 
钢筋混凝土夹芯复合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山西建筑》2008年第36期76-77,共2页孙海粟 
为了研究集中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夹芯复合简支梁的抗弯破坏形态、变形性能和极限承载力,对8根试件进行了正截面受弯试验研究,研究了纵筋配率、翼缘高度等因素对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得出复合梁的延性和整体性较好的结论。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夹芯复合梁 弯曲破坏 极限抗弯强度 配筋率 
考虑钢梁弹塑性影响时预弯组合梁极限抗弯强度的计算方法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第1期22-25,61,共5页毛学明 赵人达 万臻 
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博士生创新基金
对目前计算预弯组合梁极限抗弯强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对比较准确的考虑弹塑性影响的极限抗弯强度的计算方法。本文计算公式物理概念明确,使用方便,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关键词:预弯组合梁 极限抗弯强度 弹塑性 弹性核心 
圆形截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支护桩的分析与应用被引量:1
《建筑结构》2005年第2期42-44,共3页刘力英 莫海鸿 曹洪 
从悬臂式支护桩的受力特征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出发 ,对圆形截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支护桩的截面特征、强度和构造措施进行分析 ,推导出单侧配筋公式 ,提出配筋的合理角度以及极限抗弯强度与桩径的关系。通过工程实例 ,证...
关键词:支护桩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圆形截面 配筋 构造措施 桩顶位移 极限抗弯强度 受力特征 控制桩 工程实例 
井字和蜂窝式钢筋砼交叉梁设计强度折减分析
《广东建材》2004年第4期66-69,共4页石奇康 李绪斐 
在钢筋混凝土交叉梁(等高梁)节点处由于钢筋交错,使得梁实际有效截面高度减少。分析计算表明,当梁高度小于一定数值时,这种减少对于梁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设计中不能忽视。
关键词:井字梁 蜂窝式交叉梁 极限抗弯强度 钢筋混凝土 配筋 
等高交叉梁设计强度折减分析
《江苏煤炭》2002年第1期30-31,共2页王海波 
在楼盖结构体系中 ,等高交叉梁是经常采用的结构形式 ,包括井字梁和蜂窝式交叉梁。由于梁的交叉节点处钢筋交错 ,使得梁的实际有效截面高度减少。计算分析表明 ,当梁的高度小于一定数值时 ,对于梁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
关键词:交叉梁 井字梁 极限抗弯强度 楼盖结构 钢筋 
体外预应力加固梁的正截面抗弯强度计算方法探讨被引量:2
《公路交通技术》2000年第1期20-25,共6页奉龙成 赵人达 
通过对12片体外预应力加固试验梁的已有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其等效塑性区长度与破坏截面中性轴高度之比φ基本接近一常数,在确定这一常数值后,给出体外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计算公式以及正截面强度的计算方法。从分析的结果看,虽然三组试...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 等效塑性区 极限抗弯强度 桥梁加固 
结构原理、结构力学
《运输经理世界》1997年第6期20-21,共2页
关键词:结构力学 结构原理 极限抗弯强度 柔性墩受力 恒载 剪力连接程度 加劲梁架设 荷载模式 抖振响应 弹性嵌固 
剪力连接程度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抗弯强度的影响及其计算
《市政技术》1996年第3期13-17,共5页石中柱 崔玉萍 
采用栓钉等柔性抗剪连接件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强度和变形许可的条件下采用部分剪力连接对于方便施工和降低造价等都极为有利。部分剪力连接对组合梁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均有影响。R.P.Johnson按剪力连接程度进行线性插值提出的简化计算...
关键词:钢-混凝土 组合梁 剪力连接 栓钉 极限抗弯强度 
无粘结筋预应力构件的极限抗弯强度
《国外公路》1993年第3期29-31,共3页樊文林 
本文整理了26片无粘结筋试验梁的结果,其中有的梁配普通钢筋,有的不配。试验验证了一些参数对预应力筋应力的影响。这些参数包括钢筋指数、普通钢筋面积、荷载类型以及构件的跨高比。最后推荐了计算f_(ps)值的通用公式。
关键词:无粘结筋 钢筋指数 预应力 强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