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度

作品数:789被引量:2951H指数:2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周明华马进张哲袁素维刘雯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西医科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浙江经济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砥砺深耕 再启新程 高水平打造全省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智造新高地——宁波前湾新区智能汽车产业平台成功创建全省首个“万亩千亿”平台
《浙江经济》2023年第11期68-70,共3页胡迪峰 张亦镕 
超前谋划勾勒产业发展蓝图、精准落子布局产业支撑锚点、多维转型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全面提质营造最优服务氛围。宁波前湾新区智能汽车产业平台位于前湾新区高端制造业板块,规划总面积18000亩,主导产业为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2019...
关键词:主导产业 产业平台 高端制造业 产业集聚度 智能汽车 产业支撑 培育期 新能源 
服务制造化 制造服务化 鹿城助力“中国鞋都”迈向“世界鞋都”
《浙江经济》2023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
鹿城区是“中国鞋都”——温州鞋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有相关企业2000多家,年产鞋10亿双、产值230亿元,产值占全国的1/4。为推进制鞋业提升发展,鹿城区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制鞋业深度融合,助力世界级鞋业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制造与研发...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制鞋业 制鞋企业 温州鞋业 集聚度 大型仪器 开放共享 深度融合 
争当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排头兵”
《浙江经济》2022年第9期25-26,共2页 
2019年4月,宁波杭州湾新区智能汽车产业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列入浙江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在2019-2021年全省20个平台年度评价中,平台获两年第一(2019年度、2020年度)、一年第二(2021年度)。三年来,平台紧紧围绕...
关键词:产业平台 新能源汽车产业 产业集聚度 智能汽车 战略布局 人才培养 产业链条 年度评价 
促进浙江大湾区现代科创中心建设
《浙江经济》2019年第5期36-37,共2页陈刚 
创新要素集聚是提升湾区开发水平的基本要求。建设现代科创中心,打造浙江大湾区科创产业大走廊,是浙江嵌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全面开放水平的重要路径。建设现代科创中心的主要瓶颈,创新的集聚度有待提升。长三角的创新集聚目前主要呈...
关键词:浙江 创新网络 要素集聚 开放水平 集聚度 间接性 长三角 心功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浙江经济》2016年第11期62-63,共2页徐忠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质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企业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绍兴市柯桥区作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借助改革开放"...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 产业集聚度 要素配置 乡镇集体企业 结构性改革 供给结构 母子公司 竞争劣势 经营管理层 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汽摩配之都——塘下镇
《浙江经济》201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塘下镇位于温瑞平原的中心。北接温州大都市区,南城融瑞安大市主城区。东临东海,是全国汽摩配产业的重要基地。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和温州市强镇扩权试点镇,也是瑞安市的人口大镇、工业重镇和经济强镇。塘...
关键词:塘下镇 中国 大都市区 区位优势 汽摩配产业 产业集聚度 温州市 瑞安市 
在“四化同步”中寻找新动力
《浙江经济》2015年第2期40-40,共1页汪燕 
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系统阐述经济新常态的趋势和特点的同时,提出了要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实现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向新的增长点转换的要求。从较长远的时空来看,经济新常态可以看作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城市化滞后 产业结构演进 测度结果 转移人口 外围地区 系列指标 产出效率 集聚度 工业劳动生产率 
从“苏州现象”看产业集聚度和土地集约利用被引量:1
《浙江经济》2005年第17期44-45,共2页胡水申 
招商引资工作,被许多地方列为"一号工程",它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苏州市的招商引资实现了向"选商引资"转变,他们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笔者从剖析"苏州现象"中,对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谈一点看法.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 产业集聚度 苏州市 招商引资工作 “一号工程” 地方经济发展 利用水平 借鉴 
浙西南山区落后的根源和对策
《浙江经济》1987年第8期22-25,14,共5页陈逸龄 梁忆南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浙江省自然条件、社会历史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结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全省大致可划分为浙东北和浙西南两大区域,前者包括杭、嘉、湖、宁、绍地区,后者包括金、衢、丽、温、台地区,比较结果表明:浙西南面积约为...
关键词:地域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 浙东 社会历史因素 非农业人口 浙西南山区 地区开发 生产力布局 区域分工 集聚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