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达构造带

作品数:4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唐菊兴钟康惠董树义顾雪祥舒良树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地质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矿床地质》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西藏高原东部江达构造带陆内裂谷演化与成矿作用被引量:3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4期475-480,共6页董树义 钟康惠 唐菊兴 顾雪祥 冯军 
国家"973"项目(2002CB412607);国土资源大调查综合研究项目(200110200010);资源评价项目(20011020006)
运用地体-板块构造理论分析了江达构造带陆内裂谷期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作为昌都-思茅构造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江达构造带陆内裂谷发生于陆缘岩浆弧基础之上,发育典型的裂谷地貌、沉积建造和双峰式岩浆活动,其演化经历了火山地堑阶...
关键词:地体 陆内裂谷 成矿作用 江达构造带 昌都-思茅构造带 
藏东江达构造带形成演化与成矿被引量:5
《四川地质学报》2008年第4期276-282,共7页周慧文 钟康惠 唐菊兴 舒良树 刘肇昌 施央申 赵昌新 杨红英 
"十一五"国家支撑项目(2006BAB01A01-05-06;2006BAB01A04-4);"973"2002CB412607项目;国家96-914-1-3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综合研究200110200010项目;资源评价20011020006项目;西藏地勘局[2001]32研究项目
江达构造带源自洋—陆作用的岛弧体制,从晚三叠世以前起经历了陆—陆碰撞焊合、陆内裂谷、陆内造山等多种构造体制的转换,随着印度—欧亚板块的大规模、全面碰撞,陆内裂谷夭折,进入新生代碰撞造山的新阶段。江达构造带在其经历三种体制...
关键词:江达构造带 构造体制转换 多元复合成矿系统 藏东 
西藏高原东部江达构造带陆内裂谷双峰式火山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7年第z1期2-4,共3页董树义 唐菊兴 钟康惠 顾雪祥 
"973"项目(2002CB412607);国土资源大调查综合研究项目(200110200010);资源评价项目(20011020006)
  0 概述   江达构造带西以字嘎寺-车所-德钦断裂为界,东界为金沙江断裂带,北至青海玉树,被NWW向马尼干戈-邓柯断裂所截,南至奔子栏断裂.   ……
关键词:构造背景 双峰式火山岩 陆内裂谷 江达构造带 西藏东部 
西藏高原东部江达构造带成矿体系被引量:1
《矿床地质》2006年第S1期403-406,共4页董树义 唐菊兴 钟康惠 顾雪祥 
国土资源大调查综合研究项目(200110200010);资源评价项目(20011020006)的联合资助
通过深入研究江达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及构造-成矿耦合关系,对江达构造带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其经历了洋陆作用下的陆缘弧体制(C3-T2)→陆内伸展作用下的陆内-陆间裂谷体制(T3-E1)→以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为主要动因、印度...
关键词:江达构造带 构造体制 构造-成矿耦合 成矿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